摘要 12月16日,以“互聯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在浙江烏鎮開幕。探索5G演進之路的Pre5G技術、可應用于無人駕駛的車聯網技術、...
12月16日,以“互聯互通·共享共治:共建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為主題的第二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烏鎮峰會在浙江烏鎮開幕。探索5G演進之路的Pre 5G技術、可應用于無人駕駛的車聯網技術、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助力的互聯網+開放平臺等紛紛亮相。另外,在 “十三五”規劃建議中首次明確提出的中國要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聯網,也成為本次烏鎮峰會上媒體關注的焦點。
什么是下一代互聯網?
下一代互聯網是指不同于現在互聯網的新一代互聯網。它使用的是IPv6地址協議,采用128位編碼方式,這使得互聯網地址資源非常充足,任何一個電器都可能成為一個網絡終端。
目前正在使用的第一代互聯網基于IPv4協議,它可以提供的IP地址大約為40多億個,隨著網絡的飛速發展,IPv4地址已分配殆盡。

“很簡單,有了IP地址,才能保證互聯網絡的可持續發展。”中國電信云計算中心主任趙慧玲介紹,“下一代互聯網是寬帶中國戰略的重要基礎,是保證寬帶服務可持續發展的一個基石。”
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拓展網絡經濟空間,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開展網絡提速降費行動,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聯網。推進產業組織、商業模式、供應鏈、物流鏈創新,支持基于互聯網的各類創新。專家認為,我國已經擁有了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聯網的實力,未來網絡經濟無限新空間亟待開拓。
中國率先實現下一代互聯網技術突破
“逐漸停止IPv4,全面部署IPv6,開始使用21世紀的互聯網。”這是全球互聯網之父Vint Cerf的呼吁,也正是全球下一代互聯網發展的趨勢。
20世紀末以來,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相繼啟動了下一代互聯網研究和試驗計劃,力求在新一輪產業技術和國家經濟競爭中占據主動。而在這方面,中國已經走在前邊。
IPv6路由器是下一代互聯網的關鍵核心設備。早在2000年,北京交通大學教授、下一代互聯網互聯設備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張宏科就帶領他的科研團隊成功研制出了我國首臺自主知識產權、技術性能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IPv6路由器,有效解決了未來互聯網體系與機制這一難題。獲得國內外發明專利授權58項,登記軟件著作權16項,借助于“點標識”的理念與思想,主導制訂了IEEE1888、1888.2等核心國際標準,率先構建了未來互聯網的藍圖。
千倍網速開拓無限空間
從速度看,基于IPv6的互聯網要比現在的互聯網快1000倍以上。中關村下一代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張建寧認為,這就使未來五年互聯網改變很多傳統制造業的生產方式,直接成為產業生態鏈的重要組成部分。
張建寧認為,特別是工業智能化領域最值得關注。與德國工業4.0不同,我國工業4.0將不僅局限于制造環節,而是整個生態鏈所有環節的智能化——包括生產、物流、消費等各個環節。下一代互聯網技術對這些要素的重組都有著巨大的可作為空間。

中國成為5G移動通信網絡先鋒
在過去十幾年中,互聯網行業走出一條清晰的、以電腦為介質的傳統互聯網,到以智能手機為中心的移動互聯網,以及向未來“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萬物移動互聯”進行演進的軌跡。
支撐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是隱藏在其背后的中國通訊業黃金30年打下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設基礎。我們可以看到另一條信息發展脈絡,2G通訊時代的撥號上網,3G/4G通訊時代及智能終端推動下的移動互聯應用蓬勃興起,以及未來幾年, 5G通訊建設對智能硬件及云計算、大數據等領域將帶來的爆發性增長。

中國正向互聯網強國邁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現在人類已經進入互聯網時代這樣一個歷史階段,這是一個世界潮流”。1994年4月20日,通過一條64K的國際專線,中國正式與國際互聯網接軌。經過20多年的發展,我國網絡規模、網絡用戶數全球第一。
十八大后,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的成立,互聯網發展有了全新的頂層設計,寬帶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在剛剛結束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把網絡強國戰略建議納入十三五規劃,同時提出了“互聯網+”行動計劃,發展分享經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說:“中國已經迅速崛起為互聯網大國,并向互聯網強國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