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又是一年的光棍節。又是一年的“能源年會”。去年,《能源》雜志的能源年會暢談了“能源互聯網的寒冬與春天”。今年,我們將話題鎖定在“能源行業的供給側改革”。在這場盛會中,少不了新能源企...
又是一年的光棍節。又是一年的“能源年會”。去年,《能源》雜志的能源年會暢談了“能源互聯網的寒冬與春天”。今年,我們將話題鎖定在“能源行業的供給側改革”。在這場盛會中,少不了新能源企業的身影。隨著補貼退坡,電價下調,他們剛剛走過了多事之秋。今年,新補貼政策的落地、上網電價下調、低價競標,光伏大佬紛紛表示很!受!傷!
所以,我們特意為光伏大佬們在光棍節設計了一場“能源夜話”,共同探討新補貼政策下,光伏行業該如何應對挑戰。這個光棍節,也因“能源夜話”而火花四濺,或許,光棍和光伏注定要摩擦出火花,畢竟他們只差一個字。
逗逼到(xian)此(zai)為(kai)止(shi),一大波干貨即將來臨!
「 光伏:我苦逼,風電:我更苦逼 」
今年的新能源產業,注定是個多事之秋,2016上半年,西北五省新增風電并網容量40.1萬千瓦,截至6月底,累計并網容量3742.8萬千瓦,占全網總裝機的18.7%;風電利用小時數688小時,棄風電量155.3億千瓦時,平均棄風率38.9%。其中,甘肅、新疆、寧夏風電運行形勢最為嚴峻,棄風率依次為46.6%、44.2%和20.9%。
剛剛發布的“十三五電力規劃”,2020年發電裝機達到20億,用電量達到6.8到7.2萬億水平。2015年總體裝機利用小時為2988,火電為4364,風電為1724,在新的規劃上,發電行業總體效率難以得到充分利用。
此外,還有價格戰、洗牌潮……
光伏表示很苦逼!風電笑了!
或許,和難兄難弟風電相比,光伏的日子還不算最糟。
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中心和國際合作中心李俊峰認為:“光伏日子應該比較好過一些。成本還有很大的下降空間。2007年大家差不多起步,那時候風電七八千塊錢一千瓦。到現在十年過來沒有什么實質性變化。但是光伏有實質性下降,很快就能比天然氣發電便宜,就有足夠市場空間。”
中國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易躍春也表示:“光伏的前景仍然較風電更好。首先,資源條件在全國更廣泛;第二負荷比較匹配;第三扣掉成本下降,這五年來,光伏組件從十四五塊錢降低到現在,經濟性進一步提高;第四,行業整合力度越來越大。”
「 電價跳崖,可怕?不可怕? 」
光伏2016兩大傷,其一,傷不起的電價!
就在本屆能源年前不久,國家發改委出臺了《關于調整新能源標桿電價的通知(征求意見稿)》,擬將Ⅰ類、Ⅱ類、Ⅲ類大資源區地面電站光伏上網電價分別由0.80元、0.88元、0.98元下調至0.55元、0.65元、0.75元。
“電價還沒瘋,企業快瘋了,大浪淘沙的局面要來了。”一位在場嘉賓感嘆道。
這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光伏政策傳遞落地沒有做到,文件要求電價價格光伏發電企業要不折不扣地執行,但是,同樣國務院下發的文件,有些執行、有些不執行。
一些實力企業拍拍胸脯站了出來。“其實也沒那么可怕!”
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總裁李振國表示:“十年以前光伏組件5美元一個,今天兩個月以前降到3塊錢人民幣,最近到3.1元的水平,相當于十年以前,光伏組件是那時候十二分之一的水平。未來幾年仍然會快速進步。”
浙江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仇展煒認為:“為什么不可怕呢?光伏行業是充分競爭的行業。過去十年技術進步非常快,組件只有十年前的10%,系統電價下降也非常快,2009年一個20幾塊錢,現在只有6塊多。不到原來的三分之一。而且光伏技術的進步不斷在持續,未來還有很大的下降空間。”
也許很快就要見分曉了,讓我們拭目以待。
「 補貼退坡不用愁,稅收政策要完善 」
光伏2016第二傷,回不去的補貼!
這或許是2016年新能源最大的痛點,小編與多位吃瓜群眾已準備聽大佬們吐槽,好做個“大新聞”。
然而,在場嘉賓表示很淡定……
陽光時代律師事務所首席合伙人陳臻表示:“補貼的初衷是扶持企業的發展,降低經營成本,近些年隨著大力度的補貼,資本進入光伏市場非常快,由之引發了一系列的問題,譬如各級政府空口白話的承諾遲遲不落實,一些光伏電站甚至成為新的接盤者的股權溢價,在光伏項目并購當中,這些轉手項目里買方不得不為補貼買單,違背了對實業發展的初衷。因此,補貼退坡有利于凈化行業環境,也是產業可預計的風險。”
文中所述的補貼遲遲不到賬,這背后是電力、財政規劃不協調,最終由企業埋單(企業:為什么受傷的總是我?)。
“就該多少錢辦多少事,現在發電有規劃,財政卻沒有規劃,都是碎片化的,最后都扯皮。”一位在場嘉賓表示。
中民新能源投資有限公司總裁韓慶浩建議:“補貼下調時,稅收政府上我們國家大大可以給光伏企業進一步給好處。在稅收上研究得非常不夠。因此,給光伏企業稅收政策給予進一步優惠,更進一步的好處。”
看來,光伏企業越來越理性了!
「 供給側改革,用戶側更應改革 」
既然本屆“能源年會”以供給側改革為主題,那么,必然少不了供給側改革的話題。
對于新能源企業來說,對于用戶側的改革也十分重要。
電力體制改革使用戶側改革迎來了重要契機,因為原先產業鏈從做組件到投資電站已經產業鏈滿了,實際上現在形勢下,正好電力體制改革給我們又開了一個可以往售電側進一步發展。
“現在電力市場不對居民開放,只開放到工商業售電。如果通過新能源、比方電動汽車這樣的城市智慧交通可以直接惠及用戶。”陳臻表示。
盡管對企業的補貼在逐步降低,但未來,針對用戶的補貼應當被積極推進。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謝小平建議:“每年搞630降低補貼的方法,對電站質量有不利影響,不妨把補貼換一種方式,補貼分為兩部分,政府可以嘗試提供補貼給用電側,直接補到用戶,不要補到發電,這樣對吸納新能源更加有利。”
陳臻表示:“我在德國做調研發現他們有一個非常好的售電公司50%的用戶消費100%的光伏可再生新能源,這是政府給予充分鼓勵。我們國家政策上應該對這個售電市場新生力量做比較好的分析,促進用戶積極使用可再生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