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央行3月7日更新的官方儲備資產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2月末,中國外匯儲備余額增至30051.24億美元,環比增加69.2億美元,增幅為0.17%,為8個月以來回升。數據顯示,截至...
央行3月7日更新的官方儲備資產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2月末,中國外匯儲備余額增至30051.24億美元,環比增加69.2億美元,增幅為0.17%,為8個月以來回升。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2月末,中國外匯儲備余額為30051.24億美元,較1月末的29982.04億美元增加69.2億美元。這是中國外匯儲備自2016年6月以來首次回升。
國家外匯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2月份,我國跨境資金流動整體比較平衡,國際金融市場上非美元貨幣對美元匯率總體貶值,但資產價格出現上升,外匯儲備所投資的貨幣和資產之間發揮了此消彼長的分散化效應,這些因素綜合作用,外匯儲備規模穩中有升。往前看,隨著我國經濟增長動能進一步增強,跨境資金流出壓力會有所緩解,但國際金融市場不確定性依然較大,外匯儲備規模可能在波動中逐步趨于穩定。
中信證券固收研究團隊認為,2017年年初以來人民幣匯率企穩,央行在外匯市場上的操作壓力減輕,減少了對外匯流動性的提供亦是外儲規模上升的重要原因。未來人民幣匯率不存在大幅貶值基礎,穩定中性是主要趨勢,原因包括國內經濟持續復蘇回暖;全國“去杠桿”背景下貨幣政策穩健中性;雖然美國3月加息超出預期,但美元沖高回落,美元兌人民幣匯率基本穩定。
在全球避險情緒升溫的情況下,風險資產出現下跌,避險資產表現上揚;同時,跨境資本流動管理體制即將建立健全,一定程度抑制資本過度流出,或減輕資本外流出中國的壓力。
總體而言,2月外匯儲備規模穩中有升,一方面顯示出人民幣匯率企穩,已不會對外儲造成壓力,一方面也表明在美聯儲加息的背景之下,中國沒有一同加息的必要。
2017年1月,中國外匯儲備余額降至2011年2月以來的近六年最低水平,環比下降123.13億美元,降幅為0.41%,為連續七個月下降。2016年中國外匯儲備累計縮水3198.45億美元,同比降幅9.6%。2015年中國外匯儲備同比下降逾13%。
央行數據同時顯示,截至2017年2月末,中國黃金儲備規模為743.76億美元,較1末增加30.84億美元。2月末黃金儲備持平于5924萬盎司。
此外,截至2017年2月末,基金組織儲備頭寸為96.65億美元,較1月末的97億美元減少0.35億美元;特別提款權(SDR)減少0.26億美元至97.41億美元;其他儲備資產為6.23億美元,1月末為5.95億美元。官方儲備資產合計30995.29億美元,環比增加99.71億美元。
若以SDR作為報告貨幣,截至2017年2月末,中國外匯儲備余額為22196.18億SDR,環比增加131.55億SDR。當月黃金儲備規模為549.35億SDR,較上月增加24.69億SDR。
影響外匯儲備規模變動的四個主要因素包括,一是央行在外匯市場上的操作;二是外匯儲備投資資產的價格波動;三是由于美元作為外匯儲備的計量貨幣,其他各種貨幣相對美元的匯率變動可能影響外匯儲備規模的變化;四是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關于外匯儲備的定義,外匯儲備在支持“走出去”等方面的資金運用記賬時會從外匯儲備規模內調整至規模外,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