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大舉行記者會,工信部部長談“中國制造2025”提質創品牌國貨當自強●地區實施指南已制定
人大舉行記者會,工信部部長談“中國制造2025”提質創品牌 國貨當自強
●地區實施指南已制定
●產品提質留住國內購買力
●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
●網速提起來,資費降下去
如何推進實施“中國制造2025”、如何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如何防止產業低水平重復建設、網絡提速降費還有多遠……11日上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召開的記者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副部長辛國斌等圍繞上述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中國制造2025》發布實施以來取得了初步成效。按照發揮企業的主體作用和發揮重大工程帶動作用的思路,以及引導、保護好地方和企業的積極性原則,在實現差異化的發展格局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苗圩說,具體來說,我們研究制定了“中國制造2025”分省市指南,每一個省都有,“特別支持東北、西北制造業發展比較困難的省份,幫助他們找到比較優勢,突出重點,支持重點產業的轉型升級;出臺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的目錄,指導外商向中西部地區投資。”
同時,印發產業轉移指導目錄,引導國內的沿海地區產業有序向中西部地區轉移,也引導中西部地區合理承接這方面產業的轉移。支持東北、西北地區率先啟動一批基礎條件好、近期有望突破的“中國制造2025”重點項目,發展一批規模效益突出的優勢產業基地和專業細分領域、具有競爭力強的特色優勢產業;會同國家發改委等有關部門,支持對東北、西北等地區老工業基地和資源枯竭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示范園區的建設。
近年來,一些消費者通過“海淘”等方式購買境外高端商品。如何打造更多享譽世界的“中國品牌”,推動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質量時代?如何留住國內購買力?面對這些問題,苗圩給出5個字“國貨當自強”。
在“增品種”方面,進一步加強輕紡產品工業設計和紡織服裝創意設計,發展智能消費品和營養與健康消費品,新增一批藥品和醫療機械上市;在“提品質”方面,組織一些產品開展國際對標和品質對比活動,特別要建立一批食品質量檢測示范中心,新增一批制劑和原料藥企業通過GMP的認證;在“創品牌”方面,支持一些行業協會開展自主品牌建設,培育一批輕紡品知名品牌,支持行業和地方政府辦好消費品博覽會等重大展示活動,通過各種方式擴大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苗圩表示,“我們既需要有頂天立地的大企業,也需要有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工信部將從四個方面著手解決小微企業貸款難、融資難:
一是會同人民銀行開展小微企業應收賬款融資的三年專項行動,引導大企業積極如實地確認對小微企業欠款的數額,便利小微企業對應收賬款進行融資。
二是配合財政部研究加快擔保體系建設,引導各方面建立擔保公司,為小微企業貸款提供信用擔保,并且推進落實擔保公司有關準備金稅前扣除政策和免征增值稅政策。
三是進一步發揮現有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的作用,引導和帶動社會資本,共同支持處于種子期、初創期成長型中小企業的發展。
四是落實好國務院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的要求,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小微企業金融支持普及教育行動,幫助小微企業增強融資能力和技巧,提高獲得貸款的能力。
讓網速不折不扣提上來,讓費用實實在在降下去。談到這個問題時,苗圩說,“在三家電信企業和中國鐵塔公司大力支持下,已取得積極成效。現在三家企業正在抓緊進行相關準備工作。”
“這項工作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一方面,要在全國范圍內完成多個系統的改造、調試,還要進行業務的調測和驗證,要把好事辦好;另一方面,還要對大量正在使用的套餐進行調整,原來收費標準和取消后的標準,計費系統都要進行相應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