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4月26日是世界知識產權日,對于那些立志做大做強、積極開拓海外市場的中國企業而言,知識產權成為了阻礙發展的最大命門。缺乏知識產權意識已經成為了制約中國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企業走...
4月26日是世界知識產權日,對于那些立志做大做強、積極開拓海外市場的中國企業而言,知識產權成為了阻礙發展的最大命門。缺乏知識產權意識已經成為了制約中國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企業走出去該如何提高知識產權意識?專家表示,加強保護知識產權,為企業“走出去”保駕護航
隨著知識產權經濟貢獻日漸上漲,對知識產權保護的需求也日益旺盛。浙江證券一位分析師表示,經測算,發現知識產權服務業背靠著萬億元的市場規模,在巨大市場規模背景下,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的發展還處于起步階段,整個知識產權服務市場還有很廣闊的發展空間。
浙江財經大學經濟系主任文雁兵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知識產權是一種無形財產權,其客體是智力成果或是知識產品,是一種沒有形體的精神財富,是創造性的智力勞動所創造的勞動成果。
去年,國務院印發《“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其中要求積極推進專利法、著作權法修訂工作。加強知識產權布局運用。完善知識產權發展機制。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產權戰略推進計劃,圍繞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部署知識產權服務鏈,建立知識產權集群管理制度,推動形成一批知識產權優勢集聚區。
值得關注的是,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幾十年里,企業更多考慮的是產品生產、技術引進和品牌建設,對知識產權缺乏重視,因而在目前“走出去”的過程中遭遇到專利保護、貿易壁壘、投資障礙等問題。
文雁兵表示,培養知識產權意識,一方面是專利制度和知識產權制度完善的結果,另一方面是市場競爭和企業創新的結果。如今,知識產權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通過完善專利制度、知識產權制度、市場競爭環境和鼓勵企業競爭,對提高企業知識產權意識極為重要。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經濟研究部副研究員劉向東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企業“走出去”,需要有自主技術和品牌,在海外市場立得住腳,就要保護好自己的知識產權不受侵犯。
“過去因為國內企業知識產權保護意識不強,造成很多企業沒有預先的知識產權布局,使其海外競爭力大幅減弱。為此,要提升國際競爭力,知識產權布局相當必要,而且知識產權是國際化企業全球配置資源的關鍵要素之一。”劉向東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