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5月21日,中國經濟信息社在江蘇常州發布《2016—2017中國智能制造年度發展報告》,旨在為業界及時提供專業化信息和科學決策依據,助力我國制造業加快邁向“...
5月21日,中國經濟信息社在江蘇常州發布《2016—2017中國智能制造年度發展報告》,旨在為業界及時提供專業化信息和科學決策依據,助力我國制造業加快邁向“中國智造”。近年來,中國經濟信息社持續關注并跟蹤研究國內外智能制造發展動態,開展專項課題研究,今天在常州正式發布《2016—2017中國智能制造年度發展報告》。
《年報》分析認為,智能制造已成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核心與全球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方向。2016年以來,智能制造持續成為世界制造業大國競合焦點;技術創新應用加速,從多點突破邁向系統集成;跨國公司持續加大智能制造投入,智能裝備被更廣泛應用。
《年報》認為,當前我國智能制造發展呈現新的特點與趨勢:
一是隨著“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層面戰略、政策,以及各地規劃的出臺實施,智能制造發展的政策框架和方向路徑不斷清晰明確。智能制造試點示范工作穩步推進,2016年63個試點示范項目覆蓋45個行業,分布在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行業、區域覆蓋廣泛,示范性強。
二是制造企業智能化轉型加速。海爾、奇瑞、中興、華為在傳統家電、汽車、通訊設備等領域加快向智能制造轉型;國內軟硬件領軍企業,加速向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轉型。
三是智能制造領域正形成四大產業集聚區。珠三角、長三角在推動智能制造方面擔當主角,環渤海地區的機器人研發與產業成果顯著,帶動培育智能制造裝備產業加快集聚,中西部集聚區依托外部科技資源,在機器人領域涌現出一批行業龍頭企業。
四是機器人和工業軟件引領智能制造發展。2016年我國工業機器人銷量占全球31%,預計2017年我國工業機器人本體和系統集成市場規模分別達到250億元和700億元。龍頭企業對CAD、SCM、MES、PLM等工業軟件需求加大,2018年我國工業軟件規模有望超過1600億元。
五是2017年我國智能制造發展駛入快車道。智能制造政策環境的優化,關鍵共性技術和核心裝備的突破,智能制造標準體系逐步完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與生產工藝、管理流程、裝備及產品等加速融合,推動我國智能制造發展駛入快車道。
《年報》認為,我國智能制造發展仍面臨關鍵零部件受制于人、軟件系統相對滯后、本土企業遭遇跨國公司壟斷掣肘、行業企業自動化基礎薄弱等深層次矛盾。
《年報》建議,我國應進一步完善頂層設計,重視基礎軟件系統和標準制定工作;加快關鍵技術研發,分層有序推進智能化進程;鼓勵企業探索差異化智能制造實施路徑;強化政策資金多維支撐,助力企業智能化改造;改革教育和培訓體制,改善行業人力資源結構;加強對全球智能制造領域跟蹤研究,開展相關技術的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