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意義的競爭,應該是創新性的競爭,是將更多的思維和精力用在如何去創造上,是在技術、管理和人才使用上的創意和提升,這便是品牌打造的內在動力。只有越來越多的人在這種創造性的事情上下功夫,才能讓這個品牌、這個行業、這個國家強大。”
——鄒艷玲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天下之事,非新無以為進,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源泉,也是中華民族最鮮明的民族稟賦。在“十三五”期間,特別是“十九大”召開以來,深化改革、推進創新一直是黨和國家新時期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科技創新、產業創新、企業創新、市場創新、產品創新、業態創新、管理創新等諸多要素,明確了以創新為主要引領和支撐的國家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創新就是改革,就是發展,就是謀取未來。世界經濟長遠發展需要創新,綜合國力競爭的動力源自創新,國家的富強和民族品牌的振興更離不開創新。對此,大象體會得最深:二十五年的風雨歷程,他們走出一條完整的創新之路——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創新,讓他們始終走在時代的前沿占據先機,揚帆奮進,獨領風騷。
創新、發展與民族精神
十幾年前,當大象董事長鄒艷玲應邀參觀歐洲頂級砂輪品牌制造商的時候,曾為其設施、制造工藝和辦公方式所震撼,自此,振興民族工業,邁向國際市場,打造五金制造業自制磨具尖端品牌運營商,這樣的夢想便深深植入她的腦海中。這,是為眾多熟悉鄒艷玲的人所共知的一個故事。
從那一天開始,大象塑造自主品牌的步伐便一刻都未曾停歇。國家意識和民族精神,是自幼就打在鄒艷玲心坎上的烙印。為此,盡管“路漫漫其修遠兮”,她始終堅持“上下而求索”,這既是民族情懷的流露,也反映了一個當代企業家的社會責任意識和歷史使命感。鄒艷玲說,在手機、家電、建筑等行業,中國已經到了一個高點,在國際上具有一定知名度,今天的華為可以與蘋果一爭高下。然而,中國的五金行業總體上進步還是很慢,盡管近兩年來追趕的步伐已經加快了許多,但是在國際市場上看仍存在明顯的差距。
“民族品牌需要自強,需要大家的努力,首先要改變傳統的意識,要具有敢于實踐、敢于創新、敢于探索的精神,這需要一個改變的過程,需要更多人去擔負這個歷史重任。如果只是一家企業這樣去做,就會很勞累,這個轉變和升級的進程也會很慢。民族品牌的自強,還是要以人為本,去改變人們的固有思維,培養創新意識。從企業的角度,需要堅持這種理念,繼續加大投入;從國家的角度,需要深化改革,加大政府部門對民族企業的支持。只有這樣,才能縮短惡性競爭的過程,才能匹配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
馬云說過:“企業家需要為社會承擔職責,為社會創造環境,需要一種創新的精神。”創新就是改革,就是求變,就是破繭化蝶的飛躍,就是鳳凰涅槃的升騰。對此,鄒艷玲深有感觸。她告訴我,中國的五金行業還處于自由競爭和市場洗禮的狀態,大家雖然都很專業于一個局部的產品,在成本的控制、精益化程度上做得也比較到位,但在品牌大局的定位上還是做得不夠,很難達到制高點,這就需要龍頭企業的引領。
然而,這個領軍的企業說起來容易,在實際中卻面臨許多困惑和艱辛。首先,堅持品質、完善系統、提升工藝水平需要成本,成本的增加就會直接導致價格的提高,就會在以價格戰謀取暫時利益的競爭中面臨利潤的損失;其次,創新需要一個過程,需要一定的時間,需要有潛心修煉的耐力和面壁十年的韌性。“要奮斗,就會有犧牲。然而,為了中國五金行業的整體進步,為了民族經濟發展的未來,大象一直在默默堅守。”
文化、管理與團隊建設
惠特曼有句名言:“一個人沒有信仰,則沒有名副其實的品行和生命;一個國家沒有信仰,則沒有名副其實的國土。”大到一個國家,人民有信仰、國家才有力量;小到一個企業,員工有信仰,企業才有活力。在五金行業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如果說創新與發展是驅動企業前進的帆,那么企業文化的凝集力、企業管理水平和員工精神風貌,便是保駕護航的舵。
鄒艷玲介紹道,大象堅守的不僅是當代企業的責任意識和奮發圖強的民族精神,還包括精雕細琢的品牌意識和一絲不茍的勤勉態度。“磨出來的世界品牌”——這是大象的廣告詞,也是企業文化的象征。磨,代表了一種水滴石穿、物我兩忘的至高境界,彰顯了心無旁騖、打造精品、造福人類的工匠精神。創新,需要義無反顧的突進,也需要心如止水的堅守,鄒艷玲的話語中,蘊含著創新與延續、繼承與發展的辯證關系。沒有創新的繼承是一潭死水,而沒有繼承的創新便是無源之水。大象的創新歷程,從未離開對傳統價值觀的繼承發展和對企業文化的薪火相傳。
同時,鄒艷玲是一個極具創新特性的人,所以她最重視的就是團隊的學習,思想的改變和提升,這樣才能拓寬視野,在新的高度把控全局,帶動整個團隊同步前行。為此,公司將培訓納入日常規劃,除了內部員工思想教育、崗位技術培訓外,只要有機會就會讓員工走出去,參加各種學習和培訓。另外,還充分發揮企業內刊的作用,設立獎勵制度,鼓勵廣大員工踴躍投稿,并策劃了一系列知識大賽和競技活動,以增加企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盡管在改革與創新的道路上,珠海大象一直走在前沿,但也遇到許多的阻礙和困惑,尤其是體制的問題。創新要求利用新的資源,注入新的資本,構建新的機制,從外到內推行企業改革。加強體制和機制創新,就是要進一步清除障礙、破除藩籬,讓創新創業的活力充分涌流。“我們一直靠產品品牌來拉動企業文化,取得顯著效果。借力國家政策,以資本為紐帶,搭建新的人才機制,來帶動原有的人力資源的改變,這是我們始終堅持的道路。一個具有25年歷史、從事傳統產業的企業,品牌再向前發展的時候,一定需要內部和外部的動力共同驅動。內部需要不斷學習新技術、豐富新觀念、接受新體制;外部力量就是引進新的人才,建立新的機制,打破原有的舊機制,把原有的團隊帶向一個新的高度。”
品質、工藝與智能科技
經常掛在鄒艷玲嘴邊的一句話,就是“品牌升級消費,創新引領未來。”在客戶心中,大象磨具的制造工藝和產品質量從來都毋庸置疑。比如,其金屬切割鋸片系列產品以自主研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陶瓷金屬合金材料為刀頭,以高等級彈簧鋼為基體,不僅效率高,壽命長,無毛刺,不損傷基材切面,而且切割時無火花,無粉塵,無氣味,更具安全性;而金屬加工用釬焊金剛石鋸片和磨輪系列產品,則以高等級粗顆粒金剛石和CBN為磨料,大大提高了鋸片和磨輪的鋒利性及使用壽命,特別適用于自動切割設備,這也意味著釬焊金剛石已經邁向了智能制造領域,為開拓未來市場提供了重要儲備。
記得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說過:“如果你要成功,你就應朝新的道路前進,不好跟隨被踩爛了的成功之路。”從磨具類基礎產品到國際品牌,從手工制造到智能科技,詮釋了大象磨具永不停歇的開拓創新精神。而計劃2018年落成的珠海大象磨具智能科技工業園,也成為大象磨具正式步入智能科技的標志性建筑。該工業園將成為中國五金制品行業具備最強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的研發中心之一,以及珠三角具有現代化國際化水平的品牌產業園示范區。
品牌源自創新,品牌帶來的不僅是民族工業的振興和民族經濟的發展,同時也帶來消費理念的轉變。例如2017年“雙十一”期間,他們適時地推出“十一送一再加一”的活動。對于珠海大象,這類活動并非簡單意義上的促銷狂歡,而是在為消費者帶來商業紅利的同時,送給他們更多人文的關懷,情感的交流,以及安全、環保、健康、舒適等概念。這,便是品牌的無形價值和品牌企業的精神境界。
編輯感言
當今的社會中,人們變得非常現實和物質化,諸如“理想”、“抱負”這樣精神層面的字眼似乎越來越虛無縹緲。然而,鄒艷玲和珠海大象磨具卻一直沒有忘卻一個恢弘的理想,一份執著的信念,一腔魂牽夢系的民族情懷。為此,他們一往無前,不離不棄,無怨無悔。
這種理想和情懷,也常常被習近平總書記稱作“中國夢”。
2017年珠海大象大事記
2月14日,珠海,營銷系統團隊軍事拓展訓練
3月30-4月1日,上海,大象亮相第31屆中國國際五金博覽會,正式發布Schmied施米德工具系列產品
3月30日,上海,大象內地經銷商表彰大會
4月15-19日,廣州,大象亮相第121屆廣交會
5月25日-6月3日,大象走進高交會海外分會
6月19日,珠海,大象25周年慶典暨南方區經銷商表彰大會
9月14-16日,鄭州,大象亮相三磨展
10月15-19日,廣州,大象亮相第122屆廣交會
10月20日,上海,大象董事長鄒艷玲受邀出席第54屆世界五金大會
10月22-24日,上海,大象亮相中國國際五金展
11月16-21日,深圳,大象參加2017年第19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