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京津冀及周邊“2+26”個城市被列為秋冬季錯峰限產地區,鋼鐵、電解鋁、化工等高排放產業生產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今年6月底,國務院印發的《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將長三角一市三省、汾渭平原等區域也入高排放產業限制區域。
新一輪藍天保衛戰重點區域強化督查行動已全面啟動除對“2+26”個城市環保“回頭看”外,還將首次對汾渭平原和長三角地區開展大督查。此外,最新消息表明,錯峰限產城市數量或擴圍至80個城市,顯然今年環保力度已再次升級。
出乎意料的是,環保限產政策反而成為了鋼廠紅利,鋼價“借政策”上漲,鋼廠噸鋼利潤長期過千,造成鋼廠粗鋼產量屢創新高。自一季度末冬季限產政策結束,鋼鐵高爐開工率逐漸恢復性攀升,全國粗鋼產量自3月開始快速放大。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6月我國粗鋼產量為8020萬噸,同比增長7.5%,僅次于5月的歷史高點8113萬噸;1-6月粗鋼產量45116萬噸,同比增長6.0%,增速較1-5月加快0.6個百分點。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制圖:鋼鐵世界網
而據中鋼協最新數據顯示,7月中旬重點鋼企粗鋼日均產量195.63萬噸,較上一旬微降0.92%。從下圖可以看出,自4月中旬開始,重點鋼企粗鋼日均產量一直維持在190萬噸/旬報的水平,其中五月中旬更是突破200萬噸水平。
數據來源:中鋼協制圖:鋼鐵世界網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7月25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約380家主要鋼鐵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97萬億元,同比增長15.33%;實現利潤1392.73億元,同比增長151.15%。實際上,鋼廠的豐厚利潤從2017年二三季度開始并持續至今,在環保限產發揮效力的2018年里,鋼廠噸鋼利潤持續在800-1000元/噸區間震蕩。
就目前情況來看,預計7月粗鋼產量仍將維持在8000萬噸左右的高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