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周三)中國央行今日開展1000億元7天、200億元14天逆回購,今日無逆回購到期,凈投放1200億元。
人民銀行12日發布的公告稱,為了對沖稅期、政府債券發行繳款等因素的影響,維護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在公開市場開展了600億元逆回購操作。此舉使得之前已連續15個交易日暫停逆回購操作被終止。當天,央行除重啟公開市場操作(OMO),緩和流動性壓力外;同時,央行方面公布的8月新增信貸、M2同比增速等數據不及預期預期。
從資金市場反應看,12日,短期貨幣市場利率紛紛走低,央行逆回購操作對稅期等因素起到了較好的對沖。
昨日銀行間市場上,14天及以內各期限回購利率均小幅走低,其中隔夜回購利率跌4BP至2.53%,代表性的7天期回購利率跌1BP至2.66%,14天回購利率跌約3BP至2.71%。21天期回購利率因跨季因素大漲25BP,但期限稍長一些的1個月回購利率僅上漲4BP,2個月品種下跌14BP。
中信證券(行情600030,診股)研究部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明明認為,從今年以來的貨幣政策實踐中可以發現,短中長期數量型工具的配合使用更為嫻熟。定向降準釋放長期流動性并置換部分中期MLF流動性、新作MLF釋放中期流動性、開展逆回購投放短期流動性,長中短期流動性投放規模依次降低,“鎖短放長”特征明顯。超儲率扭轉下行趨勢,實現連月提升;定向降準降低準備金需求,提高貨幣乘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