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在金勝花生科技產業園建設現場看到,大型機械轟鳴穿梭,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這是金勝花生科技產業園項目一期工程,投資5.3億元,占地989畝。今年7月初動工,現已初具雛形,預計明年1月可試車投產。”莒南縣發改局副局長譚飛興奮地說。莒南縣委、縣政府全面落實省市新舊動能轉換各項配套政策,扎實做好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加速崛起、高新產業招才引智等工作,走出了一條體現新時代特征、具有新莒南特色的新舊動能轉換之路。
傳統產業改造升級 “老樹發新芽”
新舊動能轉換,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是一個繞不過去的坎。金勝糧油集團就是莒南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的典型,生動說明了走技術改造、集中集約、綠色低碳、創新融合之路完全可以使傳統產業“老樹發新芽”,成為縣域經濟重要支柱。
今年以來,莒南實施縣級領導聯系產業制度,對傳統產業進行分析論證,借鑒行業領軍企業的改造升級經驗,明確主攻方向,實行定向突破。大店鎮引進的邦泰高檔固結磨具項目,通過引進戰略合作伙伴、嫁接新技術,傳統磨料磨具產業提升了產業層次、降低了能源消耗,帶動產業整體提升;板泉鎮的恒興泰勞保用品,通過引進先進技術、智能化設備,產品由原來的小手套發展到高檔毛巾等棉紡制品,實現了產業提檔升級。
該縣還通過退城入園、技改造、引進戰略投資等途徑,加快產業升級,形成新的動力引擎和競爭優勢。近年來,山東三方化工集團等傳統企業紛紛從縣城遷入莒南經濟開發區,順勢完成了改造升級。該縣出臺了新一輪企業技術改造三年行動計劃,進一步明確了企業的發展方向、突破路徑,淘汰落后產能,加快傳統動能的改造升級,為化工、磨料磨具、石雕石刻等傳統產業提升改造、優化產業結構、推動企業做大做強提供了機遇。
新興產業加速崛起 “新苗成大樹”
新舊動能轉換,創新是第一動力。而這一點恰恰是莒南的短板。為此,莒南縣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大膽招引和培植新興產業。對于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裝備制造、醫養健康、全域旅游、現代物流等新興產業,該縣注重選好苗、培好土、服好務,著力招引、培植了一批行業龍頭企業項目。
今年以來,該縣鎮街(園區)、縣直單位主要負責人帶隊外出招商678次,對接企業(客商)903個,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外出招商17次,新招引投資18億元的置信新材料產業園項目、投資27億元的智能制造產業園項目、投資7億元的莒南縣電商快遞分撥中心項目等46個,實際到位投資64.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鑫海科技與國內大型鋼鐵集團戰略合作,打造全市第一個5000億級產業集群,建設中國最大的不銹鋼產業基地;沈陽機床魯南5D智造谷項目,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平臺。
高技產業招才引智 “借梯上高樓”
要做好“一區四園”這篇大文章,重要的是解決高端人才缺乏問題。為此,莒南把招商引資與招才引智結合起來,通過引進高層次人才、高科技含量技術,引領產業發展,實現“借腦生財”“借梯上高樓”。同時,致力營造拴心留人良好環境,讓莒南成為吸引人才的“洼地”。
堅持人才引進與產業發展相結合,將與“4+4”產業相關的國內外創新創業人才、急需緊缺人才納入莒南產業人才目錄,圍繞產業鏈打造人才鏈。堅持多渠道“引”才、多方式“育”才、多舉措“用”才,持續做好院士、國家“千人計劃”、省“泰山學者”特聘專家的引進工作,力求實現科技人才整體水平的快速提升。
大力開展“院地合作”“校地合作”“院企合作”,精準把握重點產業人才需求,全縣共成立院士工作站4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家,共有市級以上創新平臺118家、產學研合作企業50家,共引進高層次人才A類126名、B類605名、C類302名。今年4月24日,在全市人才與科技獎勵大會上,金勝集團特聘專家王強被授予“臨沂市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稱號;阜豐集團、金勝集團被授予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今年5月和8月,莒南先后舉行了兩次新舊動能轉換重點項目集中簽約儀式,合計簽約總金額126億元、奠基項目總投資120億元,下活了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新興產業加速崛起、高新產業招才引智全縣一盤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