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光伏產業正處于由粗放式發展向精細化發展,由拼規模、拼速度、拼價格向拼質量、拼技術、拼效益,由補貼依賴向逐漸實現平價轉變的新階段。步入發展新階段,光伏行業如何走好無補貼之前的“最后一公里”?光伏發電新的出路在哪里?
近日在安徽合肥舉行的2018 中國光伏行業年度大會暨智慧能源(600869,股吧)創新論壇上,行業專家、光伏大咖、光伏企業代表等就新形勢下我國光伏產業發展方向與路徑進行深入探討。
與會代表普遍認為,我國光伏產業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期,光伏企業應進一步加大研發力度,實施智能化和精細化管理,提高生產效率,提升發展質量,降低生產成本,加速提升光伏發電的競爭力。同時,光伏企業要改變傳統的僅提供產品和電力的發展模式,積極探索能源互聯網、智慧能源等新型技術和商業模式。
補貼退坡倒逼行業轉型升級
當前,在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背景下,結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宏觀政策,光伏產業轉型發展勢在必行。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表示,要以新的裝機管理和補貼政策引導光伏加快調整,推動產業走向高質量發展道路。
晶科電力副總裁余俏琦表示,由于光伏企業對政策的依賴度非常高,產業的起伏與政策緊密相關。“5·31”新政后,上游組件價格的大幅下降加速了平價上網,從第三批領跑者的競價結果可以預測,第四批領跑者的價格趨于平價,在她看來,光伏行業要想走好平價上網前的“最后一公里”,主要取決于三點:補貼、非技術成本、規模。
受到新的政策調整影響,光伏發電結構日趨合理。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9月新增裝機34.5GW,同比下降19.7% 。其中集中式17.4GW,同比下降37.2%;分布式17.14GW,同比增長12%。
同時,光伏發電成本不斷下降,總投資成本降幅為23.5%。其中,技術成本下降28.2%,非技術成本不降42.9%。 技術成本下降主要得益于組件、逆變器成本下降帶動系統成本加速下降,而非技術成本下降、占比上升,原因在于政策驅動、“領跑者”計劃的推出以及市場秩序不斷完善。
陽光電源(300274,股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曹仁賢表示,光伏產業無補貼的大勢將至,企業需要搶占先機,謀求新作為,將光伏發展重點從擴大規模轉到提質增效上來。“未來,以太陽能等為代表的清潔能源必將在世界能源新格局中唱主角,我國光伏距離平價上網僅差臨門一腳,從比拼數量、低層次競爭到品質升級、智慧能源發展,不僅可以讓光伏企業在新一輪調整中繼續保持領袖地位,也能讓平價上網時代早日到來。”
當然,政策調整是必然,但光伏產業仍需要相關政策的扶持。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副主任陶冶認為,應該理性看待光伏平價上網,補貼問題不會自然而然消散,新增建設規模也不會“敞口式”發展。但是,光伏發電在電力市場上的電力價值競爭上仍無法實現與傳統電力技術的持平,并且實現平價的階段目標后,仍需宏觀政策扶持。
浙江正泰新能源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仇展煒說:“未來2-3年,光伏行業應該是無補貼項目與有補貼項目共存的時代。有補貼的項目要保留一定規模,而補貼力度可以降低;無補貼項目要大規模發展,企業需要政府給無補貼項目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在接網條件上、融資等給予優惠政策。”
技術創新升級是動力
面對行業的轉型升級形勢,光伏行業如何應對?行業高質量發展離不開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就要變,要加快轉型升級。”王勃華表示,國內光伏產業亟待從追求規模和速度向質量和效益轉變,制造業要朝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系統集成要實現創新驅動,朝應用多樣化方向發展;電站要探索隔墻售電等模式。
隆基股份(601012,股吧)董事長鐘寶申認為:“光伏是一個新興產業,技術發展很快,如何才能跟上甚至引領技術的發展趨勢,隆基總結為"不領先不擴產",如果在市場暫時供應短缺時一擁而上擴產,而技術和工藝無法達到領先水平的話,一旦市場遭遇風波很難收回投資。”
“企業的自身經營、修煉內功是生存的關鍵,核心在于對市場、政策以及自身的認知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在曹仁賢看來,“當前光伏企業對政策和市場的認知還存在缺失,企業不應該存有"賭"的心態,而要靠自己奮斗,把資源分配好進行創新,更加注重資產精細化和技術研發。”
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COO張光春認為:“對企業來說,要堅持技術的發展,投機是沒有用的,但技術的發展需要投資和時間,行業應有耐心,包括PERC、背鈍化等技術在內,都是經過了很長的時間才能產業化。”英利綠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官宋登元也表示,高效的實驗室電池技術要成為產業化的技術,關鍵在于設備、材料和工藝復雜性以及硅片類型三個方面突破,如何補短板、增長項是整個光伏行業需要思考的問題。
智慧光伏是重頭戲
與會代表表示,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除了技術創新外,應推進智慧光伏發展,與物聯網、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5G通信等技術深度融合,推動我國光伏產業高質量發展并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
“智慧能源的發展方興未艾,但也面臨著技術、市場、成本等各方面的挑戰。” 陽光電源高級副總裁趙為說,目前,陽光電源已經聯合合肥市相關部門組建了智慧能源創新平臺,以智慧能源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為重點內容,聚焦智慧能源裝備、生產、傳輸、儲存、消費等領域,通過技術創新、企業孵化、產業聚集,形成智慧能源系統產業集群,構建“互聯網+”智慧能源的能源新形態。
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理事長、天合光能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高紀凡表示,未來,光伏行業除了繼續降本增效外,要將光伏塑造成用戶感受型的能源。“光伏行業和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結合,創造出更加貼近用戶生活的產品,建立 "基于能源又超越能源"的用戶體驗型的產業形態。”據悉,天合光能正在構建能源物聯網體系。2017年,天合光能建設的合肥新站區能源互聯網項目成功入選國家首批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天合光能來打造了常州天合工廠智能微網項目、常州高新區天合太陽城項目、鹽城經濟技術開發區綠色智慧能源項目、重慶南川區綜合能源項目、銀寶黃海濕地特色小鎮項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