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減稅“主餐”是深化增值稅改革系列減稅舉措,包括工商業增值稅稅率降低3個百分點,建筑等行業增值稅稅率下降1個百分點等。增值稅減稅新舉措從二季度開始實施后效果如何?
近日,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公布了全國首份增值稅減稅政策效應季度分析報告,發現增值稅減稅規模幅度空前。
報告稱,今年第二季度,增值稅減稅新政減稅總額3185億元,占當期增值稅一般納稅人應納稅額比重(下稱減稅率)22.48%,減稅幅度驚人。增值稅稅負率(應納稅額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從一季度的7.41%降至二季度的4.73%,環比下降了2.68個百分點,降幅高達36%。今年增值稅減稅改革預計能拉動當年經濟增長0.181個百分點,增加21萬個就業崗位。
報告課題組長、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院長胡怡建認為,從增值稅減稅政策實施的效應來看,落實認真有力,總體平穩有序,效果逐步顯現,符合預期。減稅政策的落地,進一步減輕了企業負擔,激發了市場活力,對增強企業信心、穩定市場預期、有效應對經濟下行壓力、促進經濟平穩運行發揮了重要作用。
減稅率前高后低
今年2萬億元減稅降費新政中,增值稅減稅占了近一半,成為減稅主力軍。
增值稅減稅新政從4月1日開始實施,將適用16%稅率的工商業改按13%稅率征稅,將適用10%稅率的部分服務業改按 9%稅率征稅,對適用6%稅 率的服務業維持稅率不變,但允許生產、生活服務業納稅人按當期可抵扣進項稅 額的 10%加計抵減應納稅額。同時,將國內旅客運輸服務納入抵扣范圍,將取得不動產支付的進項稅由分兩年抵扣改為一次性全額抵扣,并將符合條件的納稅人新增留抵稅額予以退還。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數據,今年四五六三個月增值稅減稅新政分別減稅1113 億元、1105 億元和 967 億元。為了反映減稅幅度,報告測算出這三個月的減稅率,分別約26%、23%、15%。
▲數據來源:增值稅減稅政策效應季度分析報告(下同)
報告課題組副組長田志偉告訴第一財經,總體來看增值稅減稅幅度較大,且呈現減稅率前高后低的特點,這將是未來趨勢。因為增值稅是由銷項稅減去進項稅,而4月1日開始銷項稅率大幅降低,但進項端按原稅率開具的發票首月體現較多,抵扣相應較多。這一因素隨著時間推移,逐步消失,所以減稅幅度逐漸減小。
另外,由于4月1日起,納稅人過去購入不動產尚未抵扣的進項稅額允許一次性全額抵扣,因此前一兩個月企業抵扣金額會較大,減稅幅度更大。
批發零售、制造業受益大
不同行業增值稅減稅幅度存在較大差異,其中批發零售、制造業由于稅率大幅降低3個百分點,減稅幅度最大。
報告稱,減稅率從高到低的前 5 大行業依次為:
批發和零售業 40.32%;
制造業 29.05%;
電、熱、燃氣及水生產供應業 23.28%;
采礦業 21.85%;
農林牧副漁 17.87%;
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 17.32%。
后五大行業依次為:住宿和餐飲,衛生和社會工作,公共管理、社會保障和社會組織,教育和金融業 。
如果從二季度行業增值稅減稅額占比來看,制造業減稅額居首,占比約44%。批發零售業緊隨其后,約35%。
第一財經實地調研減稅降費情況,制造業普遍感受今年增值稅大幅降低稅率減負明顯。主營婦幼衛生用品和生活用紙的恒安集團CEO許連捷曾告訴第一財經,不要小看增值稅稅率下降3個百分點,這對銷售額超200億元的恒安來說,估計一年能節約幾千萬的稅收,肯定會增加企業利潤。
報告發現,制造業較大幅減稅更多由制造業企業受益,而批發零售業較大幅度減稅更多地轉由消費者受益。
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在4月1日增值稅稅率下調的同時,包括大潤發等一些超市相應調低了商品售價,降幅約2.6%,比如原先一包21.5塊錢濕巾降價6毛錢。最終消費者獲得實實在在好處。
報告研究發現,本次增值稅減稅的收益主要為消費者所獲得,企業享受了本次減稅收益的 23.11%,而消費者則享受了本次減稅收益的 76.89%。這主要是因為在征收增值稅時,企業會通過各種方式將大部分稅收轉 嫁給消費者,因此,在增值稅減稅時,消費者就自然而然的獲益更多。
廣東、江蘇、上海減稅居前三
報告發現,發達地區增值稅減稅額和減稅占比較高,欠發達地區減稅額和減稅占比較低,減稅占比與 GDP 占比相關性較大,也受地區產業結構影響,與地區工商業占比呈正相關。
增值稅減稅地區差異比較明顯。從二季度增值稅減稅額來看,廣東以約325億元居首,江蘇以310億元緊隨其后,上海以約239億元居第三。浙江、北京、河北位居四五六。前述東部六省市增值稅減稅占減稅總額比重近半。
而青海、西藏、寧夏、海南、甘肅等省市減稅金額相對靠后。
報告認為,地區減稅額規模大小,首先是受經濟規模、納稅規模影響,由于經濟規模不同,納稅規模不同,從而減稅規模也存在較大差異。減稅規模前6位的地區廣東、江蘇、上海、山東和浙江是中國最為發達的地區,而減稅額后5位地區是中國經濟相對落后地區。
其次,減稅規模其次是受經濟結構影響,由于不同產業減稅率存在較大差異,總體來看制造業、商貿業相對發達地區,減稅占比大于 GDP 占比,系數會高些,反之則會低些。
報告模擬和實證計量數據反映,增值稅減稅對經濟拉動、產業結構優化、居民收入分配改善、企業營利水平提升、科技研發投入增加作用明顯,增值稅減稅積極效應正在逐步顯現。
比如,報告分析認為2019 年增值稅改革會帶動 GDP 增長 0.362%。若以 2018 年數據推算, 這相當于使得我國 GDP 增長 3014 億元。其中第一年對經濟的帶動作用約為總效應的 50%,相當于 0.181%。
減稅會降低企業成本,增加企業留存利潤,企業利潤的增加會起到促進投資、增加就業的效果。報告測算發現,2019 年增值稅改革會使得資本使用增加 0.350%,使得就業增加 0.028%,這大約相當于 21.74 萬個就業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