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氣資源儲備豐富,需求量日益增加
據我國國土資源部數據,2019年,全國天然氣新增探明地質儲量7856.45立方米,連續17年超過5000億立方米。2019年,全國生產天然氣7856.45億立方米,連續8年超過千億方,同比下降了5.4%。其中,2018年產量大于30億立方米的盆地有鄂爾多斯、塔里木、四川、柴達木、松遼和珠江口盆地,合計1263.46億立方米,占全國總量的89.3%。預計2020年時,我國新增探明天然氣地質儲量將達7800.65億立方米。
近年來,受中國的減煤增氣政策推動,天然氣成為中國近年來需求增長最快的能源產品。2010-2018年我國天然氣消費量迅速上升,2018年全國天然氣消費量達到36192萬噸標準煤,同比增長15.15%。預計到2050年國內天然氣消費需求將有望增長超過8000億方,屆時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中的比重將提高至超過25%。
面對我國天然氣消費需求快速上漲的形勢,發展生物天然氣有助于優化天然氣供給結構,發展現代新能源產業。發展生物天然氣,立足國內,內生發展,作為常規天然氣的重要補充,有利于補齊天然氣供需短板,降低進口依存度,提高能源安全保障程度。推進生物質能轉型升級,加快可再生能源在燃氣領域應用,培育發展可再生能源新興產業。
生物天然氣被列為國家發展戰略,開發利用進入快車道
生物天然氣在我國發展已經十余年,但由于重視度不夠以及商業模式不清晰,盈利水平低等因素影響,導致我國生物天然氣發展十分緩慢。2015年以來,隨著我國環保趨嚴,以及“煤改氣”、城市化進程加快,加大了對天然氣的消費需求(2018年全國天然氣消費量達到2877億立方米,其中天然氣進口量1259億立方米,占比43.8%。),國家加快了生物天然氣開發利用政策支持。
2018年12月,國家能源局向各省及九家央企下發了《關于請編制生物天然氣發展中長期規劃的通知》,首次將生物天然氣納入能源發展戰略及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并提出將建立優先利用生物天然氣的發展機制。
自此,我國生物天然氣開發利用進入快車道。數據顯示,自2018年9月發布《關于請上報生物天然氣產業化示范儲備項目的通知》以來,僅半年多時間,全國首批申報的生物天然氣產業化示范儲備項目已經達到489個,涉及25個省(市),總投資約達900億元。
生物天然氣在運項目少,距發展目標尚遠
在政策、市場等因素的雙重驅動下,我國生物天然氣的產量增長起來。截至2018年年底,生物質能發電累計裝機達到1781萬千瓦,生物天然氣總產能大概達到5760萬平方米。依據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促進生物天然氣產業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推進生物天然氣發展,增加天然氣供應,到2030年生物天然氣產量超過300億立方米。目前,我國生物天然氣產量離這一目標距離較遠。
與此同時,全國范圍內的生物天然氣試點項目也在有條不紊的開展開來。2015—2017年期間,國家每年投資20億元,在全國范圍內共支持了近1400處大型沼氣工程和64個生物天然氣試點項目。
不過,從運行狀態來看,滿負荷、穩定運行的項目依舊占少數,多數項目還處于試運行狀態。農業農村部在2018年年底及2019年年初對中央財政資金支持的64個生物天然氣項目進行了追蹤調研,其中在運項目只有22個。此外,在建30個,完工未運行7個,未建項目5個。整體看,生物天然氣試點項目發展緩慢、對國內天然氣生產總量的貢獻率仍然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