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鄭州市政府印發《鄭州市優化市場監管營商環境若干措施》。30條措施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推進企業準入準營高效率、知識產權高價值、創新發展高質量,提升鄭州市場主體高信用。
下放權限 壓縮時間
大力推進“就近辦”,全面下放登記審批許可權限。將一般有限公司企業登記,冠省名稱企業名稱核準,特種設備使用登記,藥品零售企業許可,一類醫療器械產品備案、一類醫療器械生產備案,二類醫療器械經營備案,三類醫療器械經營許可,醫療器械網絡銷售備案,醫療器械出口備案全部下放至縣(市)區、開發區辦理。實行企業名稱“誰登記、誰核準”,市級無須二次審核。開辦藥店、醫療器械店,只需一次提交申請,便可辦完所有登記審批許可手續,開店經營。推行營業執照、許可證電子化,把食品、藥品、化妝品、醫療器械、特種設備許可證信息嵌入營業執照二維碼,試行“證照電子化一碼通”。
放寬市場主體經營范圍。在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鄭州片區試行企業經營范圍自主申報,企業申請涉及經營范圍登記時,除法定前后置審批項目必須列明外,可以自愿選擇自主申報經營范圍的全部內容,或者只申報一項與企業名稱相一致的主要經營項目,將其他經營項目簡寫為“可兼營其他各類合法經營項目,但屬于依法應當經批準的項目,取得許可審批文件后方可開展相關經營活動”。取得試點經驗后,逐漸向全市復制推廣。放寬餐飲服務許可經營范圍,就餐場所銷售預包裝食品的,無須另行標注銷售類經營項目。
同時,進一步壓縮登記審批許可時限。開辦食品生產小作坊、小食品經營店、小餐飲店,憑身份證即來即辦;在食品流通領域,取消現場核查,實行承諾制,將食品經營許可辦理時限由原來的20個工作日壓縮至1個工作日;將大中型餐飲企業食品經營許可辦理時限由原來的20個工作日壓縮至3個工作日(不含問題整改時間);將食品生產許可辦理時限由原來的20個工作日壓縮至3個工作日(不含問題整改時間);將特種設備生產和充裝單位許可時限由原來7個工作日壓縮至3個工作日(不含問題整改時間);將特種設備使用初次登記、變更、補證、注銷等時限由原來7個工作日壓縮至1個工作日;在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鄭州片區試點推行一般性經營企業開辦注冊登記智能化“秒批”,企業只要在網上提交材料齊全,足不出戶就可立即辦完審批手續,待條件成熟后在全市推廣。
在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鄭州片區推行企業簡易注銷改革,將公告時間由45天壓縮至20天。
簡化審批環節,對原來預審、復審、審批等復雜環節進行全面壓減。對各類登記備案事項全部實行“獨任審核制”;對不涉及利害關系人提出異議、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或需要舉行聽證等情形的審批事項,實行“一審一核”制。
強化保護 注重培育
發揮中國鄭州(創意產業)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快速審查、確權、維權一站式綜合服務職能,實現外觀專利授權由3個月壓縮至10天。
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行業以及知名商標品牌等,開展知識產權“訂單式”打假維權,通過對知識產權執法數據的分析研判,建立企業維權保護“直通車”服務。
建立知識產權侵權懲罰性賠償有關規定,有效降低企業維權成本;
協調推進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鄭州片區和鄭洛新自主創新示范區鄭州核心區實現知識產權民事、行政、刑事案件審判“三合一”,依法保護企業合法權益;設立鄭州高新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基金、鄭州市新興重點產業知識產權運營基金,推動知識產權與產業、資本深度融合;支持企業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和知識產權保險業務,優化貸款貼息和保費補貼模式,促進企業平穩快速發展。
引進、培育15家綜合性知識產權服務品牌機構,推動培育30個高價值專利組合(培育中心)、建成30家專利導航園區,全面推廣專利導航產業應用。
實施“商標強企、地標助農、集群成長”工程。鼓勵支持企業積極參與商標國際注冊,精準服務企業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做大做強老字號商標,挖掘培育地理標志商標,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
依托黃河文化元素,培育黃河體系品牌。全面提升商標受理窗口工作效率,提供一站式網上服務,節約商標注冊時間成本。
搭建平臺 明確標準
鄭州市還將促進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引導有條件的技術機構計量、標準、檢驗檢測、認證等業務集成式發展,實現方便、高效、優質服務,為產業發展、自主創新提供技術支撐。
加快推進國家北斗產業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磨料磨具產業計量測試中心、鄭州計量先進技術研究院等國家級計量基礎公共服務平臺和鄭州機動車質量檢測認證技術研究中心、鄭州市質量技術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技術基礎建設,為我市電子科技、超硬材料、大氣污染治理、節能減排等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提供技術支撐,為我市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等企業提供產前研究、事中控制、事后服務保障。
實施政府獎勵,引導扶持企業主導或參與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制訂修訂,鼓勵企業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推動重點創新成果向技術標準轉化,引領產業轉型升級。
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制度,對全市優勢、支柱產業開展對標國際先進標準的對標達標提升行動,引導幫扶企業制定實施先進標準,培育一批企業登上全國企業標準領跑者排行榜,搶占標準技術制高點,提升企業競爭力。
創新監管 信息共享
“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和“信用鄭州”等平臺數據融合進一步加快,推進涉企信息歸集共享,建立市場主體信用記錄,實現企業立體畫像,強化企業守信激勵、失信約束和聯合懲戒,打造具有全國一流水平的市場監管平臺。
建立以“雙隨機一公開”為基本手段的新型監管方式,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常態化,“進一次門、查多項事”,減輕企業負擔,促進企業公平競爭。
建立完善市場主體信用修復機制。根據市場監管總局給予的激勵政策,除法律法規特別規定外,對于行政處罰信息,在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公示期限由規定的五年暫定為一年,其中涉及嚴重失信行為的行政處罰信息公示期限由規定的五年暫定為三年,公示期滿后實行行政處罰信息公示統一修復,修復后不再公示,提高企業誠信經營意識,支持企業健康成長。
實施包容審慎的監管。對于無須行政許可的一般性市場主體的無照經營,以批評教育為主,引導其辦理營業執照;給予新設立的“四新經濟”企業(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2年的包容期,以法規宣傳、行政指導、行政建議、行政約談等為主,留足發展空間,在沒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前提下,對一般性違法行為輕微并及時糾正,不予處罰。
引導幫助食品生產經營者全面推行“6S”標準化現場管理,推行“一品一碼”、“一菜一碼”、互聯網+明廚亮灶,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食品安全溯源體系建設,提高食品安全風險防控能力,保護生產經營者健康發展。
全面優化整合投訴舉報體系,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建立即訴即辦、及時反饋機制。
提質增效 便企利民
實行商事主體自主申報登記制度,全面推行全程電子化商事登記。
企業選擇郵寄營業執照的,免費提供郵寄服務。
開通“政銀直通車”,企業群眾在協議銀行網點即可享受商事登記免費代辦服務。
建立“首席營商服務官”制度,推行“專家+管家”式輔導幫辦,為企業提供全流程、一站式、精準化免費服務。
降低成本,減免費用。對特種設備生產和充裝單位行政許可相對人第一次申請,免除鑒定評審費用,換證時符合自我聲明承諾條件的,取消鑒定評審;簡化公告程序,對市場監管許可證照遺失補辦等需要公告的事項,除保留報紙公告聲明外,還可選擇在市市場監管局官網或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免費登載;開展行政事業單位、行業協會、商會、中介機構、口岸、商業銀行等重點領域涉企收費檢查,依法查處和清理違規收費;清理規范轉供電環節收費,開展水、電、氣、暖等壟斷行業價格執行情況專項檢查,確保降價成果真正惠及終端用戶。
推行動產抵押便利化。動產抵押登記、變更、注銷和查詢全程電子化,幫助市場主體盤活動產,化解融資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