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服務業調查中心和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近日發布的中國采購經理指數(PMI)顯示,4月份的中國制造業PMI為51.1%,比前月回落0.8個百分點,降幅創去年4月以來新高。
經歷了一季度數據的驚艷開場,4月,作為經濟風向標的制造業PMI卻出現了下滑,市場對此頗為擔憂:中國的宏觀經濟走勢是否出現了變化?回答這一問題,還要從數據中找答案。
首先,要明確51.1%究竟處于什么水平。
50%是制造業PMI的榮枯分界線。51.1%的水平位于榮枯分界線以上,仍處于擴張空間,說明中國企業生產經營活動依然平穩向好。而將時間線拉長一些后再作比較便會發現,51.1%高于2019年和2020年同期水平,再次證明中國宏觀經濟穩步復蘇的趨勢沒有改變,這一點毋庸置疑。
另外還要考慮到,由于清明假期,4月工作日比3月有所減少,企業開工時間有所縮短,因此,4月制造業PMI比3月有所下降也符合預期。
其次,要著眼微觀主體,看看企業表現如何。
數據顯示,4月不同規模企業PMI均保持在景氣區間,其中小型企業表現尤其亮眼,制造業PMI為50.8%,高于前月0.4個百分點,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均連續兩個月回升。
新冠肺炎疫情對小型企業造成的沖擊最大,但4月制造業PMI顯示小型企業復蘇情況明顯改善,個中自然有前期基數較低、修復進度滯后的原因,不過不容忽視的還有國家層面持續延長針對小微企業的減稅降費等優惠政策,有效緩解了成本壓力,提高了經營活躍度。
值得注意的是,3月3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進一步支持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先進制造業的稅收優惠政策。據估算,會議提到的優惠舉措再加上之前已出臺的稅收優惠政策,全年預計新增減稅將超過5500億元,這意味著2021年小微企業發展還會持續迎來利好。
最后,來看看各項分類指數的表現。
在構成制造業PMI的13個分類指數中,4月制造業PMI生產指數和新訂單指數回落幅度較大,但除了2020年趕工時期和2018年搶出口時期,兩大指數均處于2015年以來同期較高水平,反映出當前供需景氣情況較之往年實則不差。其他如新出口訂單指數和進口指數,盡管分別低于前月0.8和0.5個百分點,但也連續兩個月位于擴張區間,反映出4月制造業外貿增速依然偏強。
當然,眼下大宗商品價格上漲和全球通脹預期升溫,以及國際形勢、行業產能恢復等多方面原因導致的芯片短缺、集裝箱短缺等,給企業生產和進出口造成的壓力不容忽視,不過好在上述影響多數是短期的、可控的。隨著全球疫情防控取得成效、世界經濟重新駛入正軌,企業生產經營短期承壓現象也將得到緩解。
總體來看,雖然4月制造業PMI有所回落,但中國經濟運行活力持續,景氣狀態并未改變。后期,"五一"小長假帶動國內消費需求加速釋放,歐美居民消費品需求、全球產業鏈恢復等利好因素將逐漸顯現,繼續推動中國經濟穩步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