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未來幾年新能源車的走勢大概率會復刻智能手機走過的路:
1、一大批原有格局的傳統行業巨頭會走下坡路直至黯然離場,手機當年有諾基亞、摩托羅拉、愛立信,傳統車企里面那些法系、韓系車將首當其中被刷下來,德系、日系里面BBA和豐田也將不再堅不可摧,當然其中肯定有幾家能轉身成功并繼續站在舞臺上,就像當年的三星,但大部分應該還是會靠邊站。
2、會有至少兩家以上的超級巨頭在行業頂部,中美至少肯定會各有一家就如之前的蘋果和華為。目前看特斯拉已經能算一家,不論你有多不喜歡特斯拉都應當承認,在近幾年的汽車的電動化當中特斯拉的確起到的引領和推廣的作用(起碼在比亞迪漢出現以前,一般老百姓大部分能看的過眼叫的出名字的電動轎車只有特斯拉),說特斯拉達到當年蘋果的作用和影響可能抬舉它了,但至少它有七八分當年蘋果的影子,而model 3的整體影響(注意是全球范圍)也能夠堪比當年的蘋果4。國內就不用說了大概率目前能對的上華為的號就是比亞迪了,當然比亞迪對比當年華為在智能機領域的地位還有很大差距,華為當年靠mate 10以及之后的系列打響了高端機市場,而中低端則衍生出了榮耀系列。目前比亞迪的王朝系列最多只能說做出了加強版的榮耀系列,還欠缺像mate系列、p系列等高端產品,這一點上是最大短板,好在比亞迪已經看到了不足已經提出了規劃并付之行動,啥時候補全了這短板無疑將成為另一個“華為”(而且是加強版毫無技術軟肋的華為)。除了特斯拉和比亞迪以外,豐田、大眾也有較大概率成為頭部企業。(他們唯一的缺點我認為就是體量太大了,轉身慢,但有錢有技術有市場,還是牛的)。
3、前幾年國內手機市場上的格局是華為蘋果高端機兩分天下(三星喝口湯),oppo、vivo和小米瓜分中高端市場,低端則是榮耀等幾家競爭。其實目前國內的新能源格局已經很類似了,目前國內新能源車高端市場尚處于空白階段(蔚來等新勢力的車30-40W左右還算不得豪車),中端市場(20-40w左右)特斯拉、比亞迪和新勢力三分天下。低端市場比亞迪占到三成左右,長城汽車、廣汽集團、長安汽車、上汽集團、奇瑞和吉利六家合計能占到差不多六成左右,剩下的就是等等了。目前來看比亞迪最大概率能成長為類似華為的存在,新勢力當中應當能出來一到兩家成長為類似小米的角色,那么剩下的要成長為oppo、vivo級別的中堅競爭就很殘酷了,整體來看長城汽車、廣汽集團、長安汽車目前稍稍領先,奇瑞也還可以但目前尚未上市不好分析,上汽和吉利在新能源車端發展的并不理想,但目前還為時尚早,尚需要一系列的搏殺。
上述的格局和趨勢我覺得短則三到五年,最長不超過八年應道就會基本實現,當然這僅僅還是新能源汽車的上半場電動化趨勢,未來還有下半場智能化,這塊有機會下次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