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4日,A股迎來2022年第一個交易日。
不過在新年首個交易日,A股未能走出“開門紅”。三大指數在開盤后均高開低走,最終上證指數收于3632.33,跌幅為0.20%。其中,在2021年火爆的光伏產業指數大跌4.77%,遭遇“開門黑”。
圖片來源:同花順
千億光伏企業也難以獨善其身。其中隆基股份下跌1.55%、大全能源下跌1.53%、晶澳科技下跌2.27%、中環股份下跌4.02%、通威股份大跌5.43%、陽光電源大跌7.13%、正泰電器大跌7.44%、天合光能大跌8.52%、福斯特大跌9.10%、福萊特跌停。
千億光伏企業如此表現,與2021年的高歌猛進形成了強烈反差,甚至讓很多光伏人質疑,光伏產業是否會在2022年遭遇更大危機。
維科網光伏認為,連續兩年表現火爆的光伏產業,并不會在2022年停下腳步,而是將繼續保持高速發展。
政策方面。在“雙碳”目標指引下,我國在2021年發布多個促進新能源產業發展的政策,其中整縣推進等政策更是直接促進了光伏產業的發展,也創造了巨大的市場需求,為后續光伏裝機量提高埋下了伏筆。
市場方面,2021年我國在硅料價格大漲的背景下,前11月光伏新增裝機量依然保持同比增長,在今年硅料價格下滑后,新增裝機量肯定會繼續保持增長,甚至很有可能超出市場預期。
海外市場表現更加驚人,第二大光伏市場美國重回《巴黎協定》后,也在大力推動可再生能源的發展,2021年新增裝機量有望突破20GW。歐洲市場已交出亮眼成績單,2021年歐盟27個成員國的光伏新增裝機量約為25.9GW,同比增長34%,今年勢必會更上一層樓。待海運價格回歸“理性”后,我國光伏企業有望在2022年交出更亮眼“成績單”。
競爭力方面,我國光伏企業在前幾年抓住PERC電池技術的機遇,極大地提高了光伏發電競爭力。
在后PERC時代,我國光伏企業繼續保持對先進電池技術的關注,“傳統豪強”已完成對TOPCon電池的布局,今年有望實現大規模量產;“后起之秀”則更重視異質結電池,先后公布異質結電池及組件生產項目計劃。在轉換效率更上一層樓后,光伏發電競爭力勢必會進一步提高,讓光伏產業迎來新的發展高峰。
產業發展方面,2020和2021年,我國光伏產業先后經歷了光伏玻璃和硅料暴漲的“煩惱”,讓上下游產業鏈都體驗到了供應鏈錯配帶來的后果,對產業鏈的協同發展也更為重視,相信有望在平穩發展中實現降本增效。
因此,“開門黑”對2022的光伏產業并沒有影響,畢竟在2021年的3月份,光伏企業股票也經歷過一次大幅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