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貿促會29日公布全球經貿摩擦指數顯示,今年前5個月全球經貿摩擦指數總體高于2021年同期水平,且涵蓋的產品范圍大幅擴大。
中國貿促會新聞發言人孫曉在當天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稱,今年5月全球經貿摩擦指數為183,處于高位,相比4月上升13個點,相比上年同期上升114個點,表明全球經貿摩擦繼續保持高位。
孫曉表示,根據前5個月全球經貿摩擦指數,美西方國家與俄羅斯博弈明顯,并逐步從進出口限制措施向其他限制性措施和進出口關稅措施擴散。
分國別看,美國是唯一一個一直處于高位、且同比也基本處于高位的經濟體,表明美國是全球經貿摩擦的主要制造方,也是影響全球經貿摩擦形勢的主要因素。中國經貿摩擦指數則持續處于低位,但各國對華經貿摩擦指數持續處于高位,表明中國是全球經貿摩擦的受害方,面臨的外部形勢復雜、嚴峻。
分產品看,全球經貿摩擦措施涵蓋的產品范圍較上年同期大幅擴大,引發關于供應安全、能源資源安全和金融安全的擔憂。
具體來說,全球經貿措施的重點主要集中在兩個領域:一是涉及電機電氣設備及其零件、醫療或外科用儀器設備、機械器具及其零件、車輛及其零附件等高技術產品領域;二是涉及乳品、蛋品、谷物等農食產品的生活必需品領域。
集裝箱海運不再“一箱難求”,中國貿促會多舉措助企業保訂單
中國貿促會新聞發言人、中國國際商會秘書長孫曉8月29日表示,當前有企業反映,一些熱門航線運價已經有所下降,集裝箱海運市場不再“一箱難求”。
孫曉表示,中國貿促會已經出臺了多項措施來穩外貿、幫助企業拓展訂單。如統籌疫情防控和出國經貿展覽工作,深入研究恢復出國經貿展覽審批有關工作舉措;為企業提供多元化的國際商事法律服務;提供高質量穩外貿公共產品,建好服務企業綜合平臺等。
“近期中國貿促會針對500多家企業開展的一項問卷調查顯示,企業當前面臨的主要困難是物流慢、成本高、訂單少。”孫曉介紹,56%的企業表示,原材料價格和物流費用高,例如海運航線運價雖然短期下跌,但仍處于中長期高位。62.5%的企業表示,訂單不穩定,短單小單多、長單大單少。
孫曉表示,企業的訴求主要集中在維護國際國內物流穩定暢通、落實紓困幫扶政策、便利跨境人員往來等方面。一些企業期待恢復國內辦展和放開境外參展,以獲取更多訂單。
據孫曉介紹,在調研中,中國貿促會發現,近三個月來,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特別是國家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加快落實,外貿進出口企穩回升,企業預期和信心正在逐步改善。
“下一步,貿促會將密切跟蹤研判外貿企業新動向、助企紓困政策落地新成效,大力支持外貿企業獲取訂單、穩住市場,為穩住經濟大盤作出更大貢獻。”孫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