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4月20日廣西壯族自治區統計局發布顯示,一季度,全區經濟加快恢復,就業物價總體平穩,居民收入持續增加,總體實現平穩開局。一季度,全區生產總值6250.83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9%。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增加值489.17億元,同比增長4.6%;第二產業增加值2071.95億元,增長5.1%;第三產業增加值3689.71億元,增長4.8%。
工業生產態勢良好 產品產量較快增長 一季度,全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7%。從三大門類看,采礦業增加值增長8.5%,制造業增長6.3%,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增長9.8%。
從經濟類型看,國有控股企業增加值增長1.6%;股份制企業增長7.7%,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增長2.8%。
從主要行業看,39個大類行業中,有27個實現增長。其中,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加值增長56.3%,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25.6%,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1.9%,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7.2%。
從主要產品產量看,中成藥產量同比增長61.4%,電解鋁增長55.4%,精制食用植物油增長36.0%,十種有色金屬增長33.9%,燒堿增長33.7%,化學藥品原藥增長29.0%,氧化鋁增長17.3%。?
固定資產投資緩中有好 工業投資增長較快 一季度,全區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同比下降3.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投資增長6.9%,第二產業投資增長16.3%,第三產業投資下降12.9%。分領域看,工業投資增長15.8%,基礎設施投資下降2.6%,房地產開發投資下降31.8%。全區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2.2%,商品房銷售額增長1.8%。
外貿進出口高速增長 市場開拓有力有效 一季度,全區外貿進出口總額1677.5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65.4%。其中,出口844.51億元,增長75.1%;進口833.02億元,增長56.6%。分貿易方式看,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61.3%,邊境小額貿易(邊民互市貿易除外)增長59.3%。分國別(地區)看,對東盟、歐盟、非洲進出口分別增長102.1%、74.7%、70.7%。分企業性質看,國有企業進出口增長66.6%,外商投資企業增長5.2%,民營企業增長81.4%。 民生保障持續有力 金融信貸穩健增長 一季度,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1632.71億元,同比增長2.9%。投入民生領域的支出達到1271.07億元,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的比重為77.9%。其中,最低生活保障、住房保障、鞏固脫貧銜接鄉村振興等領域支出分別增長13.8%、10.9%、8.9%。
3月末,全區本外幣各項存款余額42492.25億元,同比增長8.7%;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46974.48億元,增長12.6%。一季度新增本外幣貸款2284.69億元,同比多增427.61億元。 居民消費價格溫和上漲 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下降 一季度,全區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0%。其中,城市上漲0.8%,農村上漲1.4%。分類別看,八大類商品和服務價格“五漲三降”。其中,食品煙酒價格上漲2.7%,衣著價格上漲2.2%,其他用品及服務價格上漲1.7%,醫療保健價格上漲1.5%,教育文化娛樂價格上漲1.5%,生活用品及服務價格下降0.2%,交通通信價格下降0.2%,居住價格下降1.1%。3月份,全區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0.4%。
一季度,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同比下降2.0%,其中,3月份同比下降2.8%;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同比上漲0.4%,其中,3月份同比下降0.9%。
居民收入平穩增長 就業形勢總體穩定
一季度,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95元,同比名義增長4.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3.3%。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06元,同比增長3.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2.4%;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03元,同比名義增長5.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3.6%。全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6202元,同比名義增長4.0%。
一季度,全區城鎮新增就業9.78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3.31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29萬人。
總的來看,一季度隨著疫情防控較快平穩轉段,各項穩增長穩就業穩物價政策舉措靠前發力,積極因素累積增多,全區經濟回升向好,生產需求同步改善。但也要看到,當前外部形勢復雜多變,經濟恢復基礎仍不牢固。下階段,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期間重要講話和全國“兩會”精神,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關于二季度經濟工作的部署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堅定信心、加力快干,持續鞏固向好發展態勢,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注釋: 1.地區生產總值及其分類項目增長速度按不變價計算,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及其分類項目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均為實際增長速度;其他指標除特殊說明外,按現價計算,為名義增長速度。 2.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數是指將所有調查戶按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從低到高順序排列,處于最中間位置的調查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3.財政收支數據來源于自治區財政廳;金融機構存貸款數據來源于中國人民銀行南寧中心支行;就業數據來源于自治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進出口數據來源于南寧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