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原新聞網-鄭州日報訊(記者邢進)面對高技能人才匱乏的現狀,用3年時間培養50萬新技師,打造“金藍領”階層,這就是我國的“3年50萬新技師培養計劃”。在此計劃中,我省的“份額”是兩...
中原新聞網-鄭州日報訊(記者 邢進) 面對高技能人才匱乏的現狀,用3年時間培養50萬新技師,打造“金藍領”階層,這就是我國的“3年50萬新技師培養計劃”。在此計劃中,我省的“份額”是兩萬人,本市的“份額”是2000人。“金藍領”是怎樣誕生的?“金”字又將如何體現?昨日,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公布了該計劃實施首年度技師考評工作的重要信息。 官方統計:本市高級技師僅千人
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調查和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技術工人供不應求的局面普遍存在,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嚴重短缺,已經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
統計資料顯示,我國技師和高級技師占全部技術工人的比例不到4%,而企業需求的比例是14%以上,供求之間存在較大差距。調查還發現,企業當前最急需的前3位人才依次是:營銷、高級技工、技師和高級技師,一般技術工人的需求也較強烈,排第六位。
據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統計,本市共有各類企業20040家,企業職工總數691794人,其中技師為5908人,高級技師僅有1050人。高技能人才已經成為各企業的稀缺資源。
企業聲音:技工斷層現象嚴重
白鴿集團是本市一家大型國有企業,技術工人斷層的現象非常明顯。據該集團相關負責人講,集團中最年輕的技術工人,年齡也大多在40歲以上,38歲以下的技術工人非常少。集團重組后,曾面向社會招聘,但在招聘過程中,他們發現大專及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員很容易招募,但企業急需的技術工人卻十分“緊俏”。為企業內部培養磨料磨具技術工人的二砂技校,畢業生供不應求,遍布全國各地的磨料磨具生產企業。
應對措施:3年培養50萬新技師
針對高技能人才匱乏的現狀,國家提出了“3年50萬新技師培養計劃”,通過企業崗位培訓、學校教育培養、個人崗位提高相結合的方式,加快培養企業急需的技術技能型、復合技能型人才,以及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需要的知識技能型人才,形成“培養快、使用好、待遇高”的高技能人才培養與使用的激勵機制。我省則承擔了兩萬名新技師培養的任務,2004年培養5000名,2005年培養7000名,2006年培養8000名。而本市3年內則需培養2000名新技師。
政策接應:技師報考資格放寬
昨日,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向社會公布了今年技師考評工作的重要信息。以往每年一次的技師考評工作,從今年起改為每年兩次。對國家確定的技師社會化考評的10個職業工種(車工、機修鉗工、焊工、維修電工、中式面點師、中式烹調師、汽車維修工、汽車駕駛員、美容師、美發師),報考資格放寬,凡獲得高級工職業資格證書的人員,均可參加技師資格考評,而之前取得高級工職業資格證書5年以上方有資格參加考評。對國家暫未出臺職業標準的其他工種,則需參加工作滿15年,連續從事本專業工種10年以上,取得高級工證書3年以上的報考資格。對企業關鍵生產崗位上的技術骨干,具有復合技能,并作出突出貢獻的青年職工,持有突出貢獻的證明文件(創生產紀錄、先進操作法、技術革新成果等),由所在企業出具推薦材料,可打破資歷、年齡限制,參加技師資格考評。而目前尚未開展過職業技能鑒定(技術等級考核)的企業,從事本職業(工種)20年以上的一線生產人員,今年可參加技師資格的考評。本次考評還第一次將離職、退休人員納入了考評范圍,有生產勞動能力,提前離職、退休,重新受聘的企業職工,符合本職業(工種)技師職業標準規定要求,都可自愿申請參加技師職業資格的考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