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醞釀多時的《多晶硅行業準入標準》昨日正式出臺,一石激起千層浪。記者采訪了特變電工等擁有多晶硅業務的多家上市公司,對方均表示,多晶硅產業將因此迎來變局,準入標準的出臺將淘汰落后的小規...
醞釀多時的《多晶硅行業準入標準》昨日正式出臺,一石激起千層浪。記者采訪了特變電工等擁有多晶硅業務的多家上市公司,對方均表示,多晶硅產業將因此迎來變局,準入標準的出臺將淘汰落后的小規模企業,對上市公司總體影響偏正面。另有業內專家指出,在經歷了冰火兩重天的行情后,未來新增資本進入多晶硅行業將更加謹慎,只有具有技術優勢和成本優勢的企業才會積極擴產多晶硅。 準入標準對多晶硅生產的選址、能耗、環保、規模做出了明確規定和限制,提出了新建太陽能級多晶硅項目每期規模大于3000噸/年等要求。中投顧問能源首席分析師姜謙表示,《多晶硅行業準入標準》出臺后,多晶硅行業將出現巨變,弱者出局,強者地位將更加鞏固,未來國內將出現七八家大型多晶硅企業。 特變電工旗下新疆硅業有限公司一位區域經理告訴記者:“公司一期1500噸/年太陽能級多晶硅項目投產一年多來產能穩定。由于銷售情況良好,供給存在一定缺口,目前準備擴產至3000噸/年。該標準的出臺對特變電工的多晶硅項目影響不大。”據其透露,目前特變電工正在與下游半導體企業洽談,準備輸出電子級多晶硅產品。 從污染和耗能角度看,國內多晶硅項目現有的生產條件存在高排放、高污染的問題,主要是對于尾氣中四氯化硅、氯化氫的回收率不高。來自國元證券的分析指出:“國內企業引進的第三代設備完全可以做到尾氣的閉路回收,現在已經解決了污染的問題,但這需要較高的成本,只有大公司才能實現,小規模生產企業排放問題依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提高準入標準可以有效控制污染。” 據悉,上述標準的出臺源于金融危機后出現的多晶硅重復建設、無序上馬等問題。為此工信部與國務院在2009年8月、9月先后出臺了《2009年中國工業經濟運行夏季報告》和《關于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一位曾參與上述標準討論的公司高管表示:“按照多晶硅行業準入標準要求,目前國內40多家多晶硅企業中,僅有四分之一達到了這個水平。標準出臺后,半數多晶硅企業將出局。” 來自渤海證券的分析指出,準入標準的出臺有利于具有技術優勢和成本優勢的大型生產企業,隨著多晶硅利潤趨于合理以及下游電池組件需求增大,擁有長產業鏈的光伏生產企業更值得看好。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四季度以來,政府部門批準的多晶硅項目極少。與此同時,受國外光伏發電市場回暖的拉動,我國光伏電池行業2010年保持迅猛發展,位于上游的多晶硅行業供不應求。 海關數據顯示,2010年我國多晶硅產能和產量將分別超過8萬噸和4萬噸,11月進口量達6153噸,1月~11月進口量累計4.19萬噸。記者了解到,由于多晶硅技術門檻較高,建產周期一般在兩年以上,國內投建的多晶硅產能都難以快速達產,而且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很多企業都沒有按照規劃擴產,因此導致2010年我國仍有幾萬噸多晶硅需要進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