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日前,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吳柏林接受了某媒體記者采訪,在談及機床工具行業海外并購時,吳柏林發表了自己的觀點。他說,跨國并購對于發展我國機床工具產業具有重要意義,國務院各...
日前,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吳柏林接受了某媒體記者采訪,在談及機床工具行業海外并購時,吳柏林發表了自己的觀點。 他說,跨國并購對于發展我國機床工具產業具有重要意義,國務院各部門也要求我們帶好頭,繼續擴大中國機床業在國外的拓展。參與國際并購、借助國際平臺,非常有利于迅速提高我們的管理水平和科技進步水平,有利于參與世界競爭。大連機床、沈陽機床、北京第一機床廠等企業都有著成功的跨國并購實例。但是從目前的情況看,并購的難度與金融危機之前和金融危機前期相比越來越大,具體表現在:
(1)從經濟性方面看,并購價格越來越高。這主要是因為金融危機即將過去,世界經濟開始復蘇,人們看到了新一輪的希望。
(2)看到中國制造業不斷發展壯大,西方國家感到壓力越來越大。有些國家為了防止給自身經濟帶來更大威脅,而加強了封鎖,控制其企業向外銷售是其中一個重要手段。據我了解,日本和歐洲都已經出臺了相應的政策。
企業不能為了“走出去”而“走出去”,而要做好充分準備,這其中有很多地方需要企業注意和思考。
首先是在價格上,要分析在投入產出方面是否合算。
另外,從技術上,企業跨國并購的目的,是借助其平臺提高我們自身的技術水平。但是,其技術能否迅速轉移過來并且被及時消化掉,是值得推敲的。很多時候,跨國并購后產權轉移了,技術轉移卻存在障礙,因為某些核心技術不允許出境使用。比如北京第一機床廠對德國科堡公司的并購,科堡很多核心技術,在德國用都沒有問題,但是拿到中國來就是不允許的,因為當地政府對于哪項技術不準出境使用都有明文規定。類似的規定,在日本、美國也有。
而從管理上,企業要具備駕馭它的能力。并購完成,我們企業在享受利益、行使權力的同時,還要遵循當地的法律、法規,盡到相應的義務。而這些法律法規是否已經吃透,其中有沒有陷阱,都是需要注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