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造船業的起落一直被看作是衡量經濟復蘇與否的重要先行風向標。雖然船舶界人士都稱今年中國將超越韓日成為世界第一大造船國,但造船業過剩卻是一個未來數年都難以逾越的難題。日前,中國船舶工業...
造船業的起落一直被看作是衡量經濟復蘇與否的重要先行風向標。雖然船舶界人士都稱今年中國將超越韓日成為世界第一大造船國,但造船業過剩卻是一個未來數年都難以逾越的難題。日前,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公布了今年以來我國船舶工業經濟運行情況。1月~10月,我國船舶工業繼續保持快速發展,造船完工量5090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8.4%,新承接訂單量5462萬載重噸,是去年同期新接訂單的2.9倍。 盡管從數據來看,船舶行業一片欣欣向榮,但其中卻暗涌不斷。隨著勞動力成本增大、人民幣升值和原材料價格上漲,未來中國船舶業將面臨低端產品產能過剩問題而出現重新洗牌局面,“十二五”期間行業內部兼并重組也將加快。
造船成本上升壓力越來越大
中國船舶工業行業協會指出,今年以來勞動力支出,匯率、利率變化和原材料價格上漲導致的造船成本上升成為我國造船業面臨的主要問題。
造船是典型的勞動密集型產業。今年初以來,我國的勞動力支出呈逐月上升的趨勢,據了解,沿海地區造船行業工人工資10月份比年初上升了約15%。
造船同時也是資本密集型企業,相對于其他產業,人民幣升值對船舶工業的影響顯得更為突出和嚴重。主要表現在:一是國際競爭能力遭受嚴重削弱。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當前國際船舶市場低迷,船價大幅下滑,國際競爭激烈,人民幣升值無疑會增大我國造船成本。在由整體供求關系決定的國際市場價格競爭中,必將嚴重削弱我國船舶產品的價格競爭優勢,拉大與先進造船國家的國際競爭力差距。二是全行業將出現嚴重虧損,經測算人民幣匯率每升值1%,造船企業手持訂單收入將減少約40億元。
6月21日匯率改革重啟以來,人民幣升值幅度已達2%。由于中國船廠大部分手持訂單是以美元計價,船舶企業的結匯成本因此而顯著增加。如果人民幣長期連續的升值,我國的造船企業將受到嚴重影響。10月中國人民銀行上調了存貸款利率0.25%,使得造船企業的貸款成本有所增加。同時,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船價普遍下降20%~30%,部分船舶甚至下降40%,人民幣升值將使我國船舶行業雪上加霜。
專家指出,2013年開始,船舶行業有可能面臨全行業虧損,這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此外,受美國量化寬松的貨幣政策影響,輸入型通脹帶動鋼材、銅、鋅等基礎原材料價格呈明顯上漲趨勢,運輸、燃料價格也大幅上漲。
產能過剩將引發行業重新洗牌
今年以來,強勁復蘇的航運市場以及中國造船三大指標的快速增長的確助長了業內對產能擴張的樂觀看法。但也有專家認為,從市場角度看,造船業的情況的確有所好轉,但對企業來說不容樂觀,產能擴張所帶來的問題依然很多。
中國船舶工業經濟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包張靜認為,今年國內船廠能維持較高的開工率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是造船行業的運行往往有滯后性,許多船廠依然在消化前兩年的訂單,特別是延期交船現象在行業內蔓延,老訂單與新訂單同時在船廠內建造,使得船臺空置率大為降低;二是目前新造船價格依然維持在低位,吸引了許多抄底的船舶公司訂造新船。
據了解,全球造船業預計未來幾年內每年將增加2億噸載重產能,但是每年需求增加量僅為1.56億噸載重,過剩近1/4。業內預計,從2011年起中國造船業將面臨嚴重的產能過剩。更嚴重的是,在未來至少3年內,中國造船業都將面臨著訂單減少的局面。缺乏訂單意味著船廠幾乎無法得到以前用來消除現金流波動的新訂單預付款。“一旦明后年各船廠的現有訂單耗盡,新船需求又不足以支撐2012年的產能的話,我國造船能力的利用率可能會降到80%甚至70%以下,造成大規模的產能過剩。屆時,船廠倒閉、重組、出售、并購等情況將會頻繁上演,重新洗牌在所難免。”包張靜不無憂慮地表示。
船舶企業必須加快差異化轉型
上海江南造船集團原董事長兼總經理、現外高橋造船公司監事會主席陳金海呼吁,船舶產業的政府調控、產業協同、專業分工、市場拓展、降本增效、苦練內功等都是當下需要采取的重要措施。
陳金海說,政府首先要剎住部分公司盲目擴張的勢頭,中國船企也應繼續從其他國家手里搶訂單,將市場份額從40%提高到60%。而且,海洋工程裝備制造市場也要全面發力,“目前南海的開發難點在于距離遠、操控難,環境惡劣,中國船企應大力興建集停機坪、儲油及煉油為一體的超大型海洋泵船。”
包張靜表示,船舶行業必須正視同質化競爭的存在。同質化競爭導致的船企之間價格競爭,歸根到底還是體現船廠成本的競爭。中國船舶企業由于技術問題,即使是制造同樣噸位的船舶,用鋼量遠遠高于日本船企,這就使得壓縮成本更加困難。包張靜認為,人民幣匯率升值趨勢基本不會改變,低船價倒逼成本,如果要實現一定的獲利空間,船舶企業必須加快差異化轉型。
浙江省船舶行業協會顧問方新康稱,中國企業也可以選擇做一些商品船。“這類產品可以回避鋼材、配套設備漲價和匯率升值的風險,同時對于一些急于訂船的船東都很有吸引力。”方新康提醒,畢竟這類產品是企業自行付款而不是船東訂的,所以必須要在企業資本充裕及船市波動不太頻繁的情況下選擇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