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3月2日下午2點40分,人民大會堂三樓大廳內已經座無虛席。雖然離2010年“兩會”首場新聞發布會開始還有20分鐘,但是晚到的記者已然沒有座位。參加此次發布會的記者們都還記得,3月1...
3月2日下午2點40分,人民大會堂三樓大廳內已經座無虛席。 雖然離2010年“兩會”首場新聞發布會開始還有20分鐘,但是晚到的記者已然沒有座位。
參加此次發布會的記者們都還記得,3月1日下午全國政協召開的“通氣會”上,趙啟正鼓勵大家今年積極提問。然而,只有1個多小時的發布會,無論如何是不能滿足現場1000余名記者提問的需要。
為了搶到提問的機會,很多記者早早趕到,搶占前排座位。
此前,已經有媒體報道稱,今年政協的“一號提案”是九三學社中央的關于發展低碳經濟的提案。
與2009年的“擴內需”熱點議題不同,今年“調整經濟發展結構”已成為政協委員們遞交提案中的熱點。
“低碳經濟”成熱點
這是后危機時代,第一個“兩會”的第一場新聞發布會。
趙啟正透露,今年政協會議準備就轉變經濟增長結構專門舉行一場記者會議,屆時邀請部分政協委員參加。
身兼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副秘書長、大會發言人,趙啟正表示,全國政協2009年就促進經濟轉變增長結構問題展開了很多調研,已經有很多調研成果遞交政府。
在2009年,九三學社就低碳經濟問題,展開了持續的追蹤調研。據悉,2009年4月,九三學社中央主席韓啟德曾帶隊到廣東省調研低碳經濟發展問題。
九三學社中央的這份“關于推動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提案”也引起了國家發改委的高度重視。趙啟正透露說,國家發改委表示將在制定低碳經濟發展政策當中,充分吸取上述提案的內容。
記者從全國政協新聞中心也了解到,在目前已經提交的360份提案當中,很多民主黨派都將自己的主要提案主題放在了低碳經濟。
例如,臺盟中央也在提案中建議,國家要將發展低碳經濟、可再生能源規劃以及循環經濟等眾多涉及低碳經濟的規劃統籌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可操作性強的低碳經濟發展模式。
消息稱,國家發改委也在積極醞釀低碳經濟發展規劃,預計在“兩會”之后出臺。
全國政協委員、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3月2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也指出,發展低碳經濟不僅是城市經濟的事情,也是農村經濟發展的事情。將低碳經濟發展政策惠及到農村,將低碳經濟發展的補貼資金覆蓋到農村,可以有效減少農村碳排放,促進農村經濟結構轉型。
趙啟正表示,低碳經濟也一直是全國政協委員們關注的話題。在上一屆的政協會議中,就曾專門對應對氣候變化方面舉行了一系列活動。包括舉辦了關注氣候變化、挑戰、機遇和行動的論壇等。
“調結構”成主調
本報記者獲悉,根據目前已經遞交的360份提案內容,今年政協委員們最為關心的話題就是轉變經濟增長結構。
現實背景是,2010年國家經濟發展面臨城鎮化帶來的城市經濟結構轉型和低碳模式帶來的工業經濟增長轉型。
趙啟正說,政協委員在調研調整經濟結構問題上,有自己的獨特優勢。很多政協委員是企業家或經濟學家,展開經濟調結構的調研工作,有著獨特的便利條件。2009年,全國政協曾就經濟調整結構問題開展過多次專題討論會,這些調研和研討會的結果,也在今年“兩會”上釋放。
在政協委員們提出的經濟發展調結構問題相關的提案中,扶植中小企業發展仍然是重要的話題。
趙啟正說,2009年,全國政協總共收到提案8520件,其中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擴大內需和調整經濟結構的提案就有1800件。
今年經濟發展形勢發生了變化,中央經濟工作重心轉向調整經濟增長結構。與此同時,全國政協也在2009年就調整經濟增長結構問題,展開了一系列的調研。
但政協委員們的參政議政方式除了提案之外,趙啟正表示,委員們每年都會通過專題調研,開展參政議政活動。
例如,去年全國政協曾就“三農”問題組織了專題調研組奔赴黑龍江、湖北、吉林、江西、安徽等地,同時與13個全國產糧大省的政協聯合開展調查,提出了穩定糧食生產、增加農民收入、拉動農民消費的具體建議。
趙啟正說,去年全國政協不僅召開了中小企業發展的專題形勢分析會,還將調研和會議研究的結果提供給有關部委,在隨后國務院出臺的扶植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文件中,全國政協的調研成果得以體現。
調研結果對一些主流問題進行回答,如“國進民退”現象。
在是次發布會上,趙啟正表示,當前并沒有證據說明,中國經濟結構正在出現“國進民退”。
趙啟正用數據解讀說,2009年國有企業和私營企業同比,“主業務收入,私營企業增加18.7%,國有企業降低0.2%。最重要的是利潤,私營企業的總利潤增加17.4%,而國有企業總利潤增長是負4.5%。”
但他也表示,調整經濟發展結構,促進民營企業發展和扶植中小企業發展是必經之路。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