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央行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金融機構中小企業人民幣貸款余額達20.1萬億元,同比增長18.2%。其中,小企業貸款余額9.7萬億元,同比增長25.9%,比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高9...
央行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6月末,金融機構中小企業人民幣貸款余額達20.1萬億元,同比增長18.2%。其中,小企業貸款余額9.7萬億元,同比增長25.9%,比各項貸款平均增速高9個百分點;小企業貸款累計新增8659億元。隨著金融機構支持力度的進一步加大,中小企業的信貸需求得到了較好滿足。
但從當前形勢來看,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和融資仍面臨一些挑戰。首先,能源和原材料價格漲幅較大。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工業生產企業購進價格同比上漲10.3%,高于同期工業生產企業出廠價格漲幅。其次,勞動用工成本上漲較快。據有關部門測算,今年上半年各省(區、市)中小企業工資漲幅普遍在10%至30%之間。再次,在貨幣條件回歸常態的過程中,信貸需求的滿足難以維持前兩年的寬松狀態,大中小企業獲取貸款的難度客觀上都會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同時,商業銀行風險防范意識及風險管控能力不斷增強,對于市場前景不好、庫存積壓較多、利潤明顯下滑的中小企業,可能會在貸款利率乃至放貸條件等方面提出更嚴的要求。因此,從全國看,中小企業貸款需求的滿足存在不平衡性。
面臨諸多挑戰,廣大企業仍然有較強的調整適應能力,中小企業生產經營情況總體良好。而部分中小企業出現經營困難和資金短缺,主要還是面臨供給層面的成本約束,包括原材料、勞動力、資源等成本因素。成本約束上升是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勞動力轉移、收入分配體制和資源價格形成機制改革中必然伴隨的問題,企業在經濟結構調整中不可避免。利潤的短期下滑,一定程度上也恰恰成為這些企業轉型的動力。只有一如既往地推動結構調整,逐步改變粗放經營模式,提升企業在國際產業鏈中的層次和地位,才能突破成本約束的瓶頸。
盡管如此,仍需要多措并舉,進一步改進和加強中小企業金融服務,不斷加大對中小企業的金融支持力度。近年來,央行等金融部門著力完善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進一步改進和加強了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引導督促金融機構全方位提升金融服務,確保中小企業貸款的合理增長。同時,銀行間債券市場迅速發展,陸續推出了中小企業短期融資券、中小企業集合票據等一系列債券融資工具。截至6月末,共有160家中小企業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累計發行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113.67億元,進一步拓寬了中小企業融資渠道。
征信體系和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也有助于提升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2010年5月,央行印發《關于開展中小企業信用體系試驗區建設指導意見》,持續加強征信體系與中小企業信用體系建設。截至6月底,央行企業征信系統收錄企業及其他組織信息1787萬戶,為營造中小企業良好融資環境起到了重要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