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豐臺區做廢品回收的老王感嘆生意越來越不好做,“回收價格幾乎是每個月降一次,現在紙箱子5毛一公斤,報紙8毛一公斤,估計7月份可能還會降。”
廢品價格一天一個價只是中國價格重心回落的一個縮影。機構預計即將發布的6月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將繼續負增長,而6月居民消費價格(CPI)可能創下28個月新低。
第一證券宏觀分析師李懷軍預測,受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影響,成品油和化工產品價格的跌幅較大,即將出臺的6月PPI同比將下滑1.8%。而興業銀行的研究組則預計,6月PPI環比跌幅將較上月擴大,下跌0.8%。面對持續回落的CPI和PPI價格走勢,貨幣政策空間進一步打開,然而空間卻是有限。
PPI、CPI連動雙降
今年以來,隨著石油等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回落,廢品價格在今年上半年上演了大幅跳水的行情,整個廢品行業的回收價格平均降了約40%。
不僅廢紙、塑料瓶,鋼、鐵、銅等邊角料的回收價格也在走低。“回收價格下跌,公司只有壓貨,目前很多同行處于觀望狀態,不敢大量收貨,有的甚至選擇半停業。”北京豐臺區一家廢品回收公司負責人老王說。
上半年以來,由于全球動蕩,原油等大宗商品價格下跌,近期,美國輕油價格猛烈下跌,已經跌破80美元/桶,正在進入下降通道。
“原油價格主導大宗商品行情波動,它的下跌帶動了各類工業原料價格的回落,包括棉花、銅、鉛、鋅等價格的回落,如果現在80美元/桶的原油價格繼續下跌,將帶動國內價格下跌,特別是工業品出廠價格的回落。”金鵬期貨總經理喻猛國(微博)對《中國經營報(微博)》記者說。
商務部數據顯示,主要生產資料價格自5月中旬以來跌幅進一步擴大,礦石、能源、有色金屬、化工產品、橡膠價格回落最為顯著,最近6周單周環比跌幅均在0.5%以上。
PPI與CPI正在產生連動雙降效應,在國際原油價格持續下跌的背景下,新一輪國內成品油調價時間窗口將于7月11日再次開啟,國內成品油價格面臨年內第三次下調,有望實現“三連降”。
李懷軍預測,6月CPI同比可能上漲2.2%。就食品價格而言,6月上漲品種中除雞蛋價格有10%以上漲幅外,其他品種均漲幅不大;而跌幅最大的蔬菜價格下跌幅度接近20%。
拉動6月價格回落的是蔬菜和肉類價格。商務部周度統計數據顯示,除了雞蛋均價較5月明顯回升外,6月前三周其他大多數品種價格回落,其中,蔬菜價格單周平均跌幅為5.9%;水果價格前三周均價較5月均價大幅回落5.7%;肉價則繼續回落。
興業銀行也發出了同樣的預測,原因在于每年的6月往往是食品價格回落的月份,6月食品CPI環比可能落至-1.5%附近,從而拉低CPI。
第四季度通脹或由降轉升
PPI和CPI連續探低是否會延續?這關乎接下來的政策調控能有多大空間。
“我認為這只是一個短期的調整,價格下跌受國際經濟和金融因素影響較大。首先,潛在需求還非常旺盛,中國的城市化和工業化正在加速過程之中,目前價格的下跌為中國購進原料價格提供了良機;二是貨幣因素,全球金融動蕩后,歐盟多國還是要通過發行貨幣挽救經濟,這會給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所以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仍然會卷土重來。”喻猛國說。
在美國次貸危機影響下,中國經濟從2007年第一季度到2010第一季度經歷了一個“高增長低通脹——高增長高通脹——低增長高通脹——低增長低通脹”的大周期循環,在這一周期中的潛在經濟增長率水平應在10%左右。但是從2010年第二季度開始,中國經濟實際潛在經濟增長率已降到9%左右。
不過,與潛在經濟增長率相對應的溫和通脹率顯然已經上升。李懷軍認為,目前經濟雖處于回落期,但與歷史同期相比,CPI仍處在相對較高水平。
“這有正反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前兩年的貨幣供應量的增長遠超名義GDP的增長,使目前M2與GDP的比例達到1.8的高水平;另一方面也許意味著9%的潛在經濟增長率仍然是偏高的,超出了各種社會資源所能承受的程度,因而引起物價水平的上移。”李懷軍說。
一般而言,中國通脹往往表現為“豬的通脹”,豬肉價格決定中國物價周期。從豬糧比看,目前在5.5:1這一盈虧平衡點附近波動,而生豬存欄近幾個月還有所上升,仍處于高位。這預示著,隨著豬肉價格的進一步下跌,豬糧比將降至5.5下方。
而從上一輪“豬周期”看,2010年的3月至6月豬糧比在5.5下方停留了4個月,隨后迅速上升。如果這一輪“豬周期”的豬糧比也在5.5的下方停留4個月,那么4個月后,正好是今年的第三季度,這將成為CPI同比由降轉升的轉折點。
“從歷史經驗看,一個完整的‘豬周期’大概是一年半時間,2010年豬肉價格經歷最低點后迅速上升,如果從2010年一二季度算起,到現在已經有一年多時間了,到今年三四季度剛好也是一年半的時間。因而今年三季度的CPI同比會從第二季度的2.9%下降到2.0%附近,而在第四季度則會上升到2.4%左右。”李懷軍分析。
一家大型食品集團的高管也向記者證實,國家通過收儲豬肉等措施穩定豬價,豬肉價格在6月份中旬已經小幅回升了,同比下降幅度在收窄,下半年豬肉的價格會反彈。
“雖然近幾個月CPI已經有所回落,但通脹可能走向中長期化。”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曹和平說,我國的通貨膨脹有兩種動力,一是外部輸入型的通脹,主要是流動性過剩帶來的原材料價格上漲所致,目前的通貨膨脹壓力隨著國際經濟形勢的變化而減緩。
調控走鋼絲
與價格探底相伴的是,6月實體經濟仍繼續下滑。5月份PMI大幅下降到今年最低水平后,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預計,6月份通常是制造業的淡季,6月份PMI(采購經理人指數)將跌到49.5%。這預示著PMI指數半年來首次跌破50%的榮枯線。
不過,由于國家發改委加快了投資項目的審批速度,推動了信貸擴張,中金公司判斷,銀行在6月下旬的放貸力度會顯著加強,新增貸款在6月將重返9000億元以上。
隨著通脹和實體經濟的繼續回落,專家預測未來貨幣的空間再次打開。彭文生表示,7月可能會再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8月降低基準利率是大概率事件,此后在第四季度再降息1次的概率超過50%。
由于豬肉價格下半年可能的反彈及中長期通脹壓力的存在,貨幣政策猶如在走鋼絲,政策挑戰難度加大。彭文生指出,政府對增長放緩的容忍度顯著提高,政策的主調仍將是“穩中求進”,預調微調力度較前期加大,但不會激進;同時注重調結構和穩增長的平衡,尤其是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會顯著放松。
“提升需求的政策還是需要的,但不宜過于猛烈。因為當前很大程度是需求調控導致經濟產生強烈波動。如果強烈的刺激經濟,通貨膨脹會再起來。目前雖然價格指數下降很快,但通貨膨脹的隱患并沒有解決,隱患沒有解決是因為成本在高位上,然后是一系列的政策都有推動工資上漲的因素,而推動工資上漲一定會加大企業經營的成本。”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工經所所長金碚說。
“當前時期應該說比2008年還要難。因為那個時候經濟增長率掉下來以后,通貨膨脹的壓力不是特別大,甚至有些緊縮。但是現在通貨膨脹的空間幾乎已經被釋放完了。現在一放需求,供給價格馬上就上來了。價格上來了,而增長上不去,問題就大了。”金碚表示。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秘書長曹文煉則認為:“經濟在第二季度末很有可能企穩回升,現在的微調政策已經足夠。當前不宜實行貨幣財政的大擴張,主要是貫徹好前不久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的穩增長的各項政策措施。”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副會長徐浩然對本報記者表示:“當前政策確實在走鋼絲,一方面短期的刺激政策減緩了經濟下滑,但是結構性矛盾依然無法解決,如高能耗、低效率的投資增長;而政策太緊縮了的話,需求下滑,對于中小企業的沖擊是較大的。”
“我建議,政府應該轉換調控思路,在進行預調微調的同時,加快改革進度,通過相關領域的體制改革解釋生產力,如打破壟斷,鼓勵民間投資,減輕企業成本負擔,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可持續增長。”徐浩然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