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貴州召開礦產資源一體化利用工作會議,貴州省委書記、省長趙克志出席并講話。他指出,貴州將大力實施煤電磷、煤電鋁、煤電鋼、煤電化“四個一體化”工程,促進礦產資源綜合開發利用,讓貴州資源優勢盡快轉化為經濟優勢。
分析人士認為,貴州將告別賤賣原始資源的時代,走上資源深加工和產業效益最大化的道路,產業結構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將開啟貴州新局面。
貴州每年約千萬噸磷礦石賣省外
煤、磷、鋁等礦產是貴州的優勢資源,煤炭資源儲量488.64億噸,位列全國第五位;鋁土礦資源儲量5.98億噸,位列全國第四位;磷礦資源儲量30.45億噸,位列全國第三位。但長期以來貴州都以原料開發和初級產品加工為主,存在發展方式粗放、產業鏈短、附加值低等問題。
趙克志指出,1噸鋁土礦開采出來就賣出去效益約400元,延深轉化為鋁加工產品,綜合效益約1萬元;磷礦通過加工生產精細化工,經濟價值要增加10倍以上;1噸煤開采出來就賣出去價值約700元,用于生產乙二醇,價值約4000元。近年來,貴州每年約4000萬噸原煤、1000萬噸磷礦石銷往省外。電解鋁就地加工率不到15%。2010年,貴州全省以能源、原材料為主的重化工業萬元生產總值能耗約13.35噸標準煤,是規模以上工業平均水平的3.46倍。
從全國來看,磷及磷化工、鋁及鋁化工、煤及煤化工、鋼鐵等行業的初級產品產能普遍過剩。2011年,全國尿素、焦化、電石、磷酸、氧化鋁、電解鋁、粗鋼等產能利用率在60-70%之間。隨著電價和勞動力成本上漲,貴州原材料工業也不再有成本優勢。去年底以來,貴州黃磷、氯堿、電石、電解鋁等產品,因電價上調,平均每頓分別新增成本798元、133元、188元和780元。
因此,趙克志認為,貴州必須推進“四個一體化”,調整產業結構,實現資源就地精深加工。
實施“四個一體化”轉發展方式
何為“四個一體化”?是指在煤、電、磷、鋁、鋼等資源綜合利用中,通過創新體制,調整產業布局,優化資源配置,推進企業重組,打造主體企業明確、資源高度整合、要素優勢明顯、產業共生發展的產業鏈,形成煤電磷、煤電鋁、煤電鋼、煤電化上下聯動、相互融合發展的良好格局,實現資源就地轉化和產業效益最大化。
趙克志說,貴州推進“四個一體化”,具備良好的基礎和條件。首先是資源優勢突出。推進煤、磷、鋁、鋼的綜合開利用,必須有穩定充足的能源、礦產和水資源作保障,這有利于促進能源、原材料產業就近整合,形成上下游配套的產業體系。其次是產業基礎好。通過多年的發展,貴州電力、磷及磷化工、鋁及鋁化工、煤及煤化工、鋼鐵行業具備了一定的產業規模和競爭力。最后是市場和政策環境較好。從市場上來講,工業鋁型材加工占鋁型材加工總應用量的比重將由目前的30%上升到2015年的50%,僅建筑領域及房地產領域每年約需鋁型材297萬噸。到2015年,貴州鋼材需求量將超過1000萬噸。市場前景廣闊;從政策上來講,“國發2號文件”明確提出,支持貴州大力實施優勢資源轉化戰略,發展資源精深加工產業。
趙克志說,實施“四個一體化”工程,是貴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現科學發展,后發趕超的必然選擇。
大力發展民企參與嚴格行業準入
趙克志指出,到2015年,貴州“四個一體化”的發展目標,可以概括為“四個翻番”、“四個千億”和“五個提升”。即:在2011年基礎上,煤電磷產值翻兩番,超過1000億元;煤電鋁產值翻兩番,超過1000億元;煤電鋼產值翻一番,超過1000億元;煤電化產值翻三番,超過1200億元。要素保障和產業耦合能力顯著提升,形成3個千億元級產業聚集區;企業整體實力顯著提升,形成15個百億元級集團企業;礦產資源就地精深加工水平顯著提升,轉化率超過8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水平顯著提升,利用率超過60%;技術裝備水平顯著提升,形成一批具有重大影響力的科技成果,自主只是產權核心技術擁有量和產品安全控制能力達到行業先進水平。
與此同時,鼓勵民營企業參與“四個一體化”下游精深加工產業和關聯產業的生產經營,形成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多元共生、齊頭并進的格局。但會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嚴格煤、電、磷、鋁、鋼鐵等行業的準入,加快淘汰落后產能,促進生產要素向“四個一體化”企業流動。
分析人士認為,貴州本次會議的召開,表明將結束以往賤賣礦產資源的局面,調整產業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將翻開貴州經濟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