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下半年,面對疲軟的國際需求,不斷加大的成本壓力,我國消費品工業將如何應對?賽迪智庫消費品工業走勢預測課題組近日發布了《2012年下半年我國消費品工業經濟運行走勢分析與預測》,對我國消費品工業的現狀及發展作了深入剖析。
賽迪智庫認為,2012年上半年雖然內需穩步增長,但面對諸多因素的沖擊,消費品工業生產增速明顯回落,出口增速大幅下滑,企業虧損加劇。展望下半年,消費品工業面臨的國內外形勢將有所緩解,既有國內宏觀調控政策松動、大宗原料價格趨降、國際經濟緩慢復蘇等有利因素,也面臨著國內消費需求增長乏力、亞洲新興經濟體國家經濟下行風險猶存等因素的挑戰。
利好政策助推消費品工業發展
進入下半年,隨著國家貨幣政策的松動和國家有關中小企業的信用擔保資金、中小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結構性減稅等相關保增長政策的實施,消費品工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將會增長,為中小消費品企業注入新的活力。此外,隨著進入收獲期后糧油棉花等大宗原料供給的顯著增加,消費品企業的原料與燃料及動力成本將會降低。
賽迪智庫預計,2012年下半年消費品工業的工業增加值增速將達到13.5%左右。其中,輕工行業因國家實施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和《農產品增值稅進項稅額核定扣除試點實施辦法》的實施,生產增速預計可達13%;紡織行業因棉花價格的趨穩,預計增速在12.5%左右;受益于國家醫改的穩步推進和藥品定價機制的不斷完善,醫藥行業預計增速可達16%。
進入下半年,歐美經濟的緩慢復蘇和亞洲新興經濟體國家經濟的持續增長之勢將緩解我國消費品工業面臨的出口形勢,出口增速有望小幅反彈。在亞洲,盡管通脹壓力較大,但較低的失業率、較高的產能利用率以及信貸的強勁增長將會推動新興經濟體經濟的快速增長,刺激消費需求的擴大和進口的增長。
據預測,2012年下半年我國消費品工業的出口交貨值增速將會回升至8%左右。其中紡織行業因受益于歐美市場回暖,出口交貨值增速可望達到5%;輕工行業因原料供給充足和食品消費剛性等因素的影響,出口交貨值增速可望達到9%左右;醫藥行業的出口會出現明顯的反彈,預計出口交貨值增速會達到10%~12%。
此外,因家電下鄉補貼等相關政策的逐步退出,消費需求,尤其是農村消費需求將會進入一個相對穩定的時期。短期內,消費需求的增長空間有限。但隨著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存貸款基準利率的下調和結構性減稅等一系列刺激政策的實施,固定資產投資將會進一步增長并成為拉動消費品工業增長的主要動力。
賽迪智庫預計,2012年下半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會有一定的增長,增速會維持在15%左右。與消費需求不同,固定資產投資會出現明顯的增長。其中,醫藥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將會最為明顯,有望達到45%左右;紡織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會強勁反彈,有望超過30%;輕工行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優惠有小幅的增長,預計增速在30%~35%之間。
支持出口和擴大內需并舉
目前,政策的放松力度明顯加大,各種擴內需政策正在陸續展開,這將有助于推進消費品工業穩步發展。
賽迪智庫建議,要深入推進結構性減稅。進入下半年后,要加強對勞動密集型輕紡工業稅負的研究與評估,密切關注大中型企業的稅負公平問題;切實理順原料價格與稅收體制,積極推進大宗原料價格與國際接軌,切實改變稅收環節的高征低扣、無法抵扣以及原料進口與下游產品進口的關稅倒掛問題;延長稅收減免年限,加強營業稅改征增值稅對企業負擔影響的研究,謹防營業稅改征增值稅推廣加重企業負擔;加強勞動力成本上漲對企業負擔的影響研究,建立勞動力成本上漲與稅收調節的聯動機制,緩解勞動力成本上漲對企業發展的消極影響。
同時,加強出口支持,根據國際市場需求疲軟的實際,建立靈活的出口退稅調節機制,適度上調出口退稅稅率;根據企業流動資金嚴重短缺的實際,建議恢復出口預退稅制度;大力加強對出口企業的分類指導,加大對出口信貸和出口保險的財政支持,鼓勵企業建立海外生產和出口基地,完善海外業務開拓的信息服務;積極加強區域貿易合作,加快推進中日韓、中國與墨西哥、中國與瑞士自貿區的談判,積極開拓新興經濟體市場,降低對歐美國家的出口依賴和出口風險。
此外,進一步落實擴內需政策。認真落實節能產品惠民工程,加強對節能家電企業的分類指導和節能惠民產品生產、銷售的管理,完善物流配送,加大對農村節能惠民產品消費指導和服務;積極開展個人消費信貸,尤其是農村消費信貸,大力挖掘消費潛力,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以行業準入和標準體系建設為重點,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消費品工業,鼓勵優勢企業跨地區、跨行業的兼并重組,推動消費品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的持續增長,發揮固定資產投資在保增長、調結構、擴內需中的重要作用。
在支持出口和擴大內需雙保險的政策推動下,還應強化行業經濟監測。加強對國內消費品行業運行情況的監測,及時發布信息,引導企業進行生產決策;加強對重點出口市場進行監測,密切關注歐美日等國家的經濟形勢和政策走勢,建立出口預警機制,降低出口風險。重點監測中東、東歐等新興經濟體的市場需求;加大對重點原料、能源進口市場的經濟政策形勢的研判和信息指導,密切關注棉花、油料等進口依賴程度高的原料價格波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