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雖是炎炎夏日,但鋼鐵業早已進入寒冬。唇亡齒寒,整個鋼鐵上下游產業鏈都迫切地等待著下一個春天的到來。
眼下,鐵礦石價格已下跌至2009年年底以來的最低水平。而鐵礦石的降溫,也引起了全產業鏈的“感冒”,貿易、航運、貨代、造船業,如今都在苦苦掙扎。對于很多貿易商和航運公司來說,現在的日子比2008年金融海嘯時還難過。就連研究鋼鐵行業的分析師,都因為鋼鐵業過冬選擇轉行以避免被裁員的命運。
可是,這個冬天還有多久才能過去呢?
中鋼協領導在前幾天的業內會議上表態說,根據22個城市中5個鋼材樣本的抽驗調查,鋼鐵行業真正意義上的社會庫存是6000萬噸,甚至7000萬噸以上。再加上鋼鐵企業庫存,整個鋼鐵的庫存量在1億噸以上,后期去庫存壓力巨大。巨量庫存壓頂,鋼鐵業能喘過氣來嗎?“現在還不是最冷的時候,估計四季度或者明年會比現在更困難。”領導一席話,讓所有鋼鐵業內人無奈地長嘆一聲。
就連花旗銀行也在一份研究報告中警告稱,2012年每個季度中國鋼鐵業都將遭遇虧損,這也將是該行業史上首次全年虧損。鋼鐵業已經存在的產能過剩問題正在變得更加嚴重,這會抑制行業的季節性復蘇。
可是,鋼廠為什么不能自覺減產呢?壓在自己頭上的大山是自己建起來的,自己可以想辦法減輕這份壓力啊?
“現在盡管多數鋼廠都處于虧損狀態,但減產的成本可能比不減產更高。雖然每生產一噸鋼材會有幾百元的虧損,但相比停產之后員工工資、銀行利息方面的凈流出,堅持生產可能比停產虧得還要少”,一鋼廠高管無奈地說。
為一己之利放棄對全行業、全社會的責任,說起來鋼廠真令人大跌眼鏡。中鋼協最新一輪的行業數據顯示,8月初中國鋼鐵產量增加了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