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季度即將結束,我國宏觀經濟運行將會交出何種答卷?從“三駕馬車”投資、消費和出口的狀態來看,8月份出口低迷,消費穩定以及投資尚未大幅回升,表明三季度我國內外需求尚難以大幅回暖。
市場預期三季度GDP增速仍在8%以下
自二季度GDP增速跌破8%至7.6%之后,三季度GDP能否走出低谷重回8%以上備受關注。記者在采訪中發現,雖然機構和專家在三季度GDP能否回升方面“見仁見智”,但大多預計三季度GDP難以回升至8%以上,即便較為樂觀的估計,也僅僅預期三季度GDP增速比二季度略微回升一些。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微博)預計,第三季度GDP增速未能企穩,預計會繼續下滑至7.4%左右。在他看來,雖然投資項目的“準生證”被大批發放出來,但由于地方項目資本金緊張使得新項目無法及時上馬,預計9月固定資產投資仍繼續下滑至20.0%。
日前發布的《全球經濟信心指數》白皮書中指出,我國三季度GDP同比增速預測均值為7.5%。這一數據比二季度出現小幅回落。
當然,也有機構的預期較為樂觀,判斷三季度經濟增速會略有好轉。中國銀行發布的2012年四季度經濟金融展望季報預計三季度GDP增長還在7.7%左右。交通銀行發給記者的報告則預計,三季度GDP同比增長7.8%。國內外需求同步放緩仍然是經濟弱勢的主要原因。
雖然在三季度GDP增速是否能超二季度方面,機構有不同的看法,但是,總體來看,三季度我國經濟增長回升至8%的可能性很小。
出口低迷投資乏力三季度經濟難大幅回升
當前我國經濟增長的放緩,主要原因是外需的不振。交通銀行發給記者的報告指出,當前美、日經濟景氣偏低,德法等歐盟國家三季度經濟將進一步萎縮,新興市場國家更是面臨內憂外患的嚴峻局勢,我國三季度出口困難將進一步加劇。
業內人士指出,從國內因素來看,我國面臨勞動力、土地、環境成本上升壓力是長期的趨勢,這一趨勢加大了外貿企業的生產成本,我國傳統優勢正在逐步喪失。同時,后發的新型市場經濟體擁有更為廉價的勞動力,對我國的外貿出口形成了挑戰,我國出口面臨內外雙重壓力。
外需不足,我們難以掌控,因此需要“以內補外”。但是,目前來看,消費僅能維穩,在收入分配難以邁出實質性步伐的情況下難以出現質的飛躍。因此,當前拉動經濟企穩主要還應當依靠投資“馬車”的加速。不過,從當前投資的表現來看,大幅增長的可能性并不大。業內人士指出,從政策面來看,雖然發改委近期審批了一批基建項目,但是類似于“四萬億”的大規模投資難以再現。而地方大規模投資沖動也將受制于資金來源,規劃落實有一定難度。此外,拉動投資增長的主要因素房地產開發投資雖然略有企穩跡象,但是房地產宏觀調控方向和力度未改,表明后期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雖會小幅回升,但難以出現大幅增長。
“穩增長”政策持續發力助推經濟企穩回升
近期,“穩增長”諸多舉措陸續出臺。發改委近日集中審批基建項目,業內人士預計隨著政策效果的逐步顯現,投資有望穩定回升。此外,隨著房地產市場的回暖,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正在小幅回升,也將構成投資上升的有力因素。
擴內需尤其是擴大消費性需求的步伐正在加快。日前,國務院下發了《國內貿易發展“十二五”規劃的通知》,主要闡明“十二五”時期我國國內貿易發展戰略,提出201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萬億元左右,年均增長15%左右的目標。長短政策結合將有力推動國內貿易又好又快發展。
面對低迷的外部需求,促進外貿穩定增長政策近期不斷發力。9月12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會議討論通過《關于促進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敲定八項政策措施。9月18日,國務院正式發布關于促進外貿穩定增長若干意見的正式文件,從財政到金融等16條舉措,旨在降低外貿企業成本,改善外貿環境。可以預見,促進外貿穩定增長各項措施會進入密集的落實期。據悉,相關政策措施將有望在國慶前會出臺具體細則。
一系列提振內需和外需舉措的相繼出臺,釋放出明顯的“穩增長”信號。隨著時間的推移,政策效果將會逐步顯現,市場預期四季度GDP增速有望回升至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