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引進人才,考量的不僅是企業的“眼光”,更是企業的“智慧”。創新發展是時代主旋律,對于企業來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如何引進人才,考量的不僅是企業的“眼光”,更是企業的“智慧”。
創新發展是時代主旋律,對于企業來說,如何才能更好地創新發展?前幾日,河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副教授徐元清向記者講述了他親身經歷的一件事,讓記者感慨良多。
兩年前,作為河南新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河南新大新材)引智成果,徐元清來到河南新大新材,負責該企業科技研發工作。
“剛來時,受行業危機影響,企業還處于發展最低谷,以前的研發中心已荒廢,甚至研發團隊都解散了。因此,盡快組建新的研發團隊,是最為迫切的事。”回憶當時的情景,徐元清記憶猶新。
組建研發團隊,首先要解決的就是人才引進問題。為了引進組建研發團隊急需的人才,徐元清向企業請纓,奔赴全國各地,以行業專家的魅力感染了很多有志青年,從北京化工大學、鄭州大學等高校招聘來一批博士、碩士研究生,邁出了組建研發團隊的第一步。
有了人才,如何構建人才管理體系,讓智力產生效益,則成為棘手問題。為此,河南新大新材結合實際,制定出技術委員會制度、科技項目管理制度和科技項目獎勵制度,并付諸實施。
通過三項制度,河南新大新材理順了科技創新管理體系,出臺了科技創新考核辦法,明確了從立項、研發到出成果各個環節的獎勵標準,構建起較為完善的人才考核和人才管理體系。在此基礎上,河南新大新材成立了生產工藝研發部、新產品研發部、新能源研發部和綜合管理部,并設立內聘職稱、推行末位淘汰,不僅讓每一名在車間經受鍛煉的人才都能根據各自特點,到合適的崗位工作,各盡其才,而且還體現了能者上、庸者下,極大地調動了科技人才的工作積極性,使人才管理體系得以高效運轉。
此外,為了激勵更多員工參與企業科技創新,河南新大新材還制定“五小成果”獎勵辦法,對一線員工的小技術革新、小工藝改造等給予200元至1萬元不等的考核獎勵。
得益于一系列措施。運行半年來,河南新大新材研發團隊已出兩項科技攻關成果,“五小成果”數量超過200個。
從引進一個人才,到引進一批人才,再到打造一支創新團隊,河南新大新材的人才引進無疑是成功的。
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人才引進已經成為企業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轉型升級,進而保持市場核心競爭力、實現跨越發展的重要途徑。如何引進人才、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對科技創新的支撐力和驅動力,促進企業可持續快速發展,考量的不僅是企業的眼光,更是企業的智慧。
近年,開封市一些企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在人才引進方面可謂用心,但論及效果,卻并不那么樂觀。
前不久,開封市一家化工企業技術人員向記者透露,這幾年,該企業自主創新成果不斷涌現,但付出的代價也很大。為了攻克一個技術難關,該企業不惜花重金從外地聘請專家,但卻不愿意組建自己的研發團隊。“有錢聘請專家,沒錢培養人才。長遠來看,這樣做的后果就是成本太高,有點得不償失。”該技術人員無奈地表示。
這家化工企業的做法,在我市不是個例,這也折射出我市一些企業發展思路的局限性。
其實,引進一個人才,帶來一個創新團隊,興盛一家企業乃至崛起一個產業的例子不勝枚舉。只是有些企業在人才引進的過程中,被眼前利益所蒙蔽,過多地強調人才本身的價值,而忽略了人才背后所蘊藏的更大的智力財富。因此,對于企業來說,引進一個人才解決眼前問題,不如打造一支創新團隊贏得企業未來可持續發展的主動權。從這個角度來看,河南新大新材“滾雪球”式的人才引進,給人才盡情施展才華空間,激發人才主動創新實踐能動性的做法,無疑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