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聯合主辦的第13屆中國光伏大會將于9月5日-7日期間舉行。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環、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王仲穎、德國能源署官員,以及...
由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聯合主辦的第13屆中國光伏大會將于9月5日-7日期間舉行。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理事長石定環、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王仲穎、德國能源署官員,以及光伏行業龍頭企業漢能、英利等將出席,共同闡述光伏現狀和未來發展。
在大會開幕前夕,記者從業內獲悉,由國家能源局和國家開發銀行聯合擬定的《促進分布式光伏發展的金融服務意見》將于近期下發。8月中旬報道的《分布式光伏發電金融支持將擴大到自然人》一文曾透露,接近能源局人士表示,該政策已走完會簽程序,發布在即。
具體來看,金融支持新規的亮點在將支持范圍擴大到電力企業、分布式發電項目和自然人,信貸規??傻椭?-50萬元。一旦實施,個人發展分布式光伏的融資渠道得到保障,而不久前出臺的光伏電價補貼政策則從價格上確保了個人或企業參與分布式光伏發電的經濟性。
國務院8月30日下發的《關于發揮價格杠桿作用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通知》中規定,光伏發電度電補貼0.42元,高于此前0.35元/度的市場預期。一位風電行業研究員告訴記者,在這個價格下分布式光伏的收益率能達到10%左右,同時也能縮短投資回報周期。以一個裝機容量5MW的光伏電站為例,總投資大約1.5億元,年上網電量約7400MWh,按度電補貼0.42元的標準計算,6年左右就能收回成本,比預期的10年周期大大縮短。
今年以來,光伏產業經歷產能過剩、產業鏈企業資金鏈斷裂、歐盟雙反等行業負面事件之后,產業鏈大面積停工,上半年僅完成3GW不到的目標,遠低于全年10GW計劃。不過在此之后,隨著向歐盟出口的最低限價確定,歐盟取消針對出口企業的懲罰性關稅,行業便進入觸底反彈階段,政府也陸續出臺了行業扶持政策,企業陸續開工,其中分布式光伏的大力發展和電站建設成為兩大亮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