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最近這段時間,對2014年1月份、2月份一些經濟數據的波動,有些機構、有些媒體做了一些比較悲觀的或者消極的分析,但是我覺得這個不要緊,我們要看大局”。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
“最近這段時間,對2014年1月份、2月份一些經濟數據的波動,有些機構、有些媒體做了一些比較悲觀的或者消極的分析,但是我覺得這個不要緊,我們要看大局”。3月5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召開首場記者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徐紹史,圍繞“經濟社會發展與宏觀調控”的主題回答了記者提問。在對當前經濟態勢進行總結時,徐紹史作出以上回答,并表示對中國經濟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中國經濟“開局良好前景更好”
徐紹史指出,2013年經濟社會發展形勢是很好的,GDP增長7.7%,CPI上漲2.6%,就業1310萬,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了8.1%,“這是一份很不錯的答卷,而且比預期的還要好”。
他認為,去年經濟發展有兩個“首次”值得一提。一是,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25.8萬億人民幣,首次成為世界第一大貨物貿易國。二是,第三產業占GDP的比重達到46.1%,首次超過第二產業,這標志著我們國家的結構調整取得了重要的進展,三次產業的結構發生了歷史性的劇變。
“實際上,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我國只要有7%的增長速度就可以了。去年GDP7.7%的發展速度與世界發達國家和主要發展中國家橫向比較也是最快的。中國經濟的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30%”。
他還表示,當前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總的講是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突出的一些問題就是經濟回升的動力還不夠足,部分產業產能過剩,環境、資源存在瓶頸制約,財政、金融潛在風險不容忽視,房地產領域還存在風險隱患。
對于今年前兩個月一些數據的波動,徐紹史指出,“我國的PMI,1月份從12月的51回落到50.5,2月份進一步回落到50.2。PPI,1月份同比下降了1.6%,降幅還比上月擴大了0.2個百分點。前兩個月日均發電量增幅也有小幅的下降,鐵路貨運量也有下降。這些指標的回落,我們也做了一些分析比較,它跟春節假期有比較大的關系,發電量又和今年的冬天氣溫比較高也有一定的關系,而且這些指標和去年同期基數比較高也有關系。不管怎么說,經濟運行的基本面沒有改變。我覺得經濟增速的小幅波動都是正常的,也是符合經濟規律的”。
未來一段時期內,我國全面深化改革將進一步增強經濟的內生動力和市場主體的活力。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四化”同步推進,也將釋放巨大的需求。此外,創新驅動將大大增強我國發展的后勁。
“對我國的經濟發展,我的看法很簡單,八個字,‘開局良好,前景更好’”。
預期目標即是區間上下限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2014年GDP增長預期在7.5%左右,并且明確提出了經濟增長的合理區間,有上限和下限。對此,徐紹史進一步指出,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今年的預期目標,GDP7.5%左右,物價3.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1000萬以上,而且登記失業率要控制在4.6%以內。那么底線在哪里?上限又在哪里呢?
據他介紹,在去年的宏觀調控中有一個很大的亮點,是宏觀調控的思路和調控方式的創新。創新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確定了經濟運行區間,守住穩增長、保就業的下限,守住防通脹的上限,而且科學制定了與經濟運行合理區間配套的宏觀經濟政策。二是保持了政策的定力。只要上限不突破,不滑出底線,總量調控的政策就不做調整,就通過出臺一些結構性政策進行預調、微調,來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三是引導社會預期。我國經濟增長從高速向中高速增長轉變,社會預期、政策措施、評價分析方法都有一個調適的過程。所以去年宏觀調控非常注重強化預期管理,增強了社會信心,穩定了社會預期。四是堅持以改革激發市場的活力,通過轉變職能、減政放權,把該放的放開、放到位,該管的管好管到位,激活市場和市場主體的活力。
實際上今年經濟形勢也是比較復雜的。那么合理區間的上限就是物價總水平不能突破3.5%左右,下限就是經濟增長不能滑出7.5%左右,城鎮新增就業不能少于1000萬。今年一定要進一步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相關部門要加強對經濟態勢、形勢、趨勢的分析和研判,關注一些苗頭性、傾向性、潛在性的問題,把握住基本面,抓住主要矛盾。同時要加強政策預研和政策儲備,要準備好政策的工具箱。穩增長的時候,多一點調結構、促改革的政策。經濟發生波動的時候,要想辦法使經濟保持穩定,經濟出現下行趨勢的時候,應該果斷地予以調控。調控還需要發揮好戰略和規劃的導向作用,加強財政、貨幣、價格、產業、土地、環保、貿易等方面政策的整合協調,讓它發揮更大的作用。“通過持續創新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我們一定能實現今年經濟增長的預期目標”。
堅持推進價格體制改革
在談到價格改革問題時,徐紹史表示,價格改革是我國全面深化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去年國家發改委抓住價格比較平穩的機會,推出了不少價格改革措施。包括成品油價格形成機制改革;對油品質量進行升級,實行優質優價;調整了非居民用氣的天然氣價格;出臺了可再生能源加價和環保電價;電煤價格與市場煤價格完全并軌;穩步推進居民用電、用水階梯價格的改革;調整了鐵路貨運價格。
對于推進價格體制的改革盡管還較為困難,但從政府層面來講,第一還是要堅持改,要繼續放開一部分價格和收費的管理。暫時放不開的,要加快建立健全反映市場供求、促進節能環保的價格政策。第二,一定要保,價格改革也好,物價變動也好,一定要保基本,保障居民的基本需要。不管是完善階梯電價、指導落實階梯水價,包括適時出臺階梯氣價,都要把老百姓最基本的需求保住。保基本需求還有一條,就是要做好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的聯動機制,要及時補貼最困難的群眾。還要落實好菜籃子和米袋子工程,保證商品供應充足。第三個還是要管,對教育、醫療、金融等領域的監管要進一步加強,規范市場價格秩序,維護消費者的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