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07年7月1日起實施的新出口退稅政策,是歷來出口退稅率調整范圍最廣、力度最大、數量最多的一次。磨料作為中國研磨行業的基礎,受此影響最大。再者,受今年上半年以來漲價風波的影響,國...
2007年7月1日起實施的新出口退稅政策,是歷來出口退稅率調整范圍最廣、力度最大、數量最多的一次。磨料作為中國研磨行業的基礎,受此影響最大。再者,受今年上半年以來漲價風波的影響,國內的磨料企業生存更是舉步維艱,導致相當一部分企業市場嚴重萎縮,形成了眼下“有價無市、有市無貨”的局面。而國外很多此前受中國磨料行業企業沖擊、被迫停產、依靠從中國進口磨料的企業,現在正積極開始組織恢復生產,并且很多都定位于高端磨料。對于這一最新趨勢,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認為,屬于我國磨料出口企業的好日子似乎不多了。一份關于磨料行業的預測報告中,專家甚至預測,人民幣匯率幾年內將變為1比5甚至1比2,三年內國家出口退稅將歸零,多強的出口企業也支持不住。而實際上,這一趨勢早已被磨料企業所重視。“現在多數磨料企業都在考慮轉型,盡量避免靠壓低價格走低端產品的老路子。”業內資深人士對中國研磨說,“退稅調整對磨料行業來說是個陣痛,完全取消之后,意味著整個行業在經營戰略上要有所調整。我認為,行業最終的前景會很好,但是目前的困難需要時間來消化。”
中國磨料業為何頻頻“中招”和上述人士有著一樣感受的,還包括大多數磨料生產企業。
某磨料企業老總向記者表示,進出口關稅調整之下,已經有許多生產企業在考慮減產或者調整產品結構。
“以后出口渠道沒有了,一些企業肯定要轉型。”該公司外貿負責人說,新政高壓之下,中小型生產企業不得不面臨關門壓力。
同時,記者注意到,名單上除了資源性產品取消出口退稅外,高耗能、高污染、低利潤的產品也同樣降低出口退稅率。而這一點,恰恰是磨料行業頻頻 “中招”的原因。“出于節能降耗的考慮,政府可能會將磨料的出口退稅率進一步下調。”業內人士表示。這一直也讓不少行業企業頗為憂慮。磨料屬于資源型、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每生產1噸產品,將消耗相應的電能,且對空氣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多數專家認為,這次政策調整確實會對磨料產業結構調整產生影響。事實上,一直以來,磨料行業規模大而利潤低的局面,一直讓國家很著急。至今,我國的磨料行業也仍然只是國際價格的接受者,而非定價者。
“因此,希望通過各種政策推動磨料企業整合,扶持大型和超大型的磨料企業。”在專家看來,中國磨料行業企業的產業調整時期正在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