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前有些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如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等行業兼并重組的窗口機遇期開始出現,工信部將支持這些行業進行破局性重組。”昨日,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司...
“目前有些產能嚴重過剩行業,如鋼鐵、水泥、平板玻璃、電解鋁等行業兼并重組的窗口機遇期開始出現,工信部將支持這些行業進行破局性重組。”昨日,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司長馮飛在第一季度工業通信業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國務院上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優化企業兼并重組市場環境意見》(下稱《意見》),引起了廣泛關注。馮飛認為,多年來我國產業組織結構不合理,行業企業數量多,比較散,比較亂,還沒有形成優勢企業引領產業發展的格局。同時,有些行業,特別是產能嚴重過剩行業,來自市場的企業兼并重組力量開始形成。
馮飛表示,在企業兼并重組的過程中,有三個原則非常重要:一是要尊重企業的主體地位;二是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強調市場機制;三是要改善政府管理和服務。針對兼并重組中的融資難問題,他認為,要引導商業銀行重組貸款,并通過債券的方式、發行股票的方式來豐富企業兼并重組的融資工具,比如股權投資、產業投資基金、并購基金等金融手段。
對此,分析師對期貨日報記者表示,國家支持鋼鐵等產能嚴重過剩行業破局性重組,對于行業來說是一件好事。“與其等到倒閉還不如趁早重組。”他直言,鋼鐵企業兼并重組不能“拉郎配”,更不能限制外地企業重組本地企業。
高級研究員受訪時稱,與此前政府主導下的兼并重組相比,現在很多企業的重組是自發的。相關部門如果從金融、稅收、土地處置、職工安置等方面給予支持,這在一定程度上會加快企業間的重組。
不過,高級研究員也表示,在企業兼并重組方面,雖然打破了之前的一些政策束縛,但這對國內鋼材市場并不會產生實質性影響,“產能并不會減少,不會對供需關系產生影響”。
在分析師看來,與之前的兼并重組政策相比,《意見》增加了審批下放、稅收放開、土地處置等內容,有了很大進步。但落實起來可能會比較困難,“目前鋼廠還是卯足了勁生產,大部分企業還沒有重組的計劃,如果鋼廠自己不想重組,再多的政策也是徒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