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記者在日前召開的黑龍江省新材料產業協會二屆一次理事(擴大)會議上了解到,2014年黑龍江省新材料產業主要經濟指標同比出現下降,今年全省新材料產業發展目標預測將實現大幅反彈:實現主營...
記者在日前召開的黑龍江省新材料產業協會二屆一次理事(擴大)會議上了解到,2014年黑龍江省新材料產業主要經濟指標同比出現下降,今年全省新材料產業發展目標預測將實現大幅反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60億元,同比增長14.35%;實現工業總產值350億元,同比增長14.00%。黑龍江新材料產業發展漸入佳境。抓園區承接產業項目
相關人員告訴中國工業報記者,黑龍江省將全力打造現代建材產業園。哈爾濱市借助世界500強企業中交集團擬中標哈市地鐵3號線工程契機,推進中交集團與阿城亞泰建材園合作,依托亞泰建材園聯手打造哈爾濱現代建材產業園。在園區內構建以水泥及制品、新型墻體材料、建筑鋼材制品、門墻幕墻及配套材料、木業為主導,以現代建筑機械及機電產業、建筑相關服務業為補充和有效支撐,以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互動發展的產業格局。力爭用3~5年時間建成現代化、生態型的現代建筑產業園,使之成為省內一流、全國知名的現代建筑產業園區。謀劃建設石墨新材料深加工產業園。哈爾濱市政府與貝特瑞集團合作,在哈爾濱打造石墨材料研發生產的全產業鏈新材料產業園區事宜爭取有實質性進展,同時爭取把黑龍江省石墨龍頭企業總部及研發中心小試、中試平臺引入南崗產業園區,建立全省石墨交易和研發中心,形成上下游產業鏈。通過政策支持,爭取把石墨烯產業孵化基地引入到園區內。
加快推進3D打印產業發展。以鑫達集團為牽領,發展3D打印,使高分子耗材實現產業化。要重點推進3D打印產業園區建設,預計到2017年,園區將形成工業總產值10億元以上。重點推進航天海鷹(哈爾濱)鈦業有限公司3D打印項目建設。2015年完成電子束鋪粉快速成形制造設備、鈦合金粉末霧化設備建設,優質鈦合金粉末產能達到20噸/年,高性能電子束快速成形構件產能達到400件/年。
抓項目優化產業結構
據介紹,黑龍江省將全力抓好重點項目建設。齊齊哈爾翔科新材料有限公司金屬基復合材料產業化基地項目建設,年生產金屬基復合材料90噸,投資6590萬元;齊齊哈爾紅旭達科技有限公司紅外透波光學晶體復合材料項目建設,項目投資2億元,每年可提供1000萬片2英寸和4英寸拋光氧化鋁單晶片或圖形片;齊齊哈爾北方特種合金高科技有限公司SAL二元鋁合金項目建設,項目投資2.1億元,年生產SAL二元合金5萬噸。
牡丹江市重點推進航空、汽車零部件配套產業基地建設。奧通粉末冶金摩擦材料有限責任公司航空、汽車零部件生產配套產業基地,總投資4000萬元,以奧通公司為龍頭,整合牡丹江市機械加工制造等企業進駐園區,逐步形成以航空制造、汽車制造、鐵路配件、石油配件為市場龍頭的零部件制造產業鏈。同時要加快硬質材料產業園區的建設。在大慶路新型工業園區發展規劃中,規劃建設硬質材料產業基地,推進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
大慶市重點推進大慶忠旺鋁業有限公司200萬噸特大高精鋁及鋁合金板帶、中慶特鋼70萬噸納米技術金屬制品技術改造、大慶恒基吉陽新能源有限公司大慶低碳光伏產業園等重點項目建設。
鶴崗市繼續推進中鐵與貝特瑞合作在鶴崗投資建設規模為3萬~5萬噸產能的石墨深加工項目。
雞西市貝特瑞石墨產業園有限公司與哈工大合作建立“貝特瑞—哈工大聯合實驗室”,項目合作資金1780萬元;雞西市申太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與青島廣星電子有限公司已簽訂了0.03毫米超薄石墨紙技術合作協議,項目合作資金2.2億元,要抓好項目的落實;雞西市龍川石墨有限公司與雞西市圣達礦業技術資詢中心進行無藥劑石墨選礦技術合作,項目合作資金1200萬元;青島森匯石墨有限公司TCM材料(散熱膜)項目,總投資6.5億元,建設年產300萬平方米TCM材料生產線,年產300萬平方米TCM材料,項目達產達效后,可實現銷售收入6億元,利稅1.8億元;雞西市泰昌石墨深加工項目,總投資1.2億元,建設年產1.2萬噸高質石墨和1萬噸超微石墨生產線,項目達產達效后,可實現銷售收入1.2億元,利稅4200萬元;雞西浩市新能源材料有限公司2萬噸連續石墨化提純爐項目,總投資1.2億元,建設連續石墨化提純爐生產線20條,年產高純石墨2萬噸,項目達產達效后,可實現銷售收入4.5億元,利稅1.8億元。
●點 評
“中國創造”點亮新材料未來
“中國制造”驅動新材料產業增長。黑龍江省新材料產業協會特邀專家呂耘方指出:中國新材料的研發和應用發端于國防科技工業領域。在“中國制造”的驅動下,新材料在國民經濟各領域的應用不斷擴大,新材料產業經歷了高速增長,通過技術引進、消化、吸收等方式,在諸多領域實現“進口替代”,我國的材料產業已經擁有相當好的基礎,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稀土功能材料、光伏材料、先進儲能材料、有機硅、超硬材料、特種不銹鋼、玻璃纖維及其復合材料等產能已居世界前列。
“中國創造”點亮新材料產業未來。“一代材料,一代器件”,從“中國制造”走向“中國創造”,為新材料產業從“進口替代”到“產業原創”打開了空間。新材料產業驅動力主要來自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前沿技術突破、重點產業和重大工程支撐等3大動力源。
一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市場帶來的新材料。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直接驅動力是帶來新市場。加快培育和發展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制造、生物、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新材料產業發展提供了新的廣闊市場空間。
二是支撐重點產業和重大工程的新材料。鋼鐵、有色金屬、輕工、石油化工、紡織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航空航天、能源資源、交通運輸、重大裝備等重大工程,需要高端高性能材料提供支撐和保障。
三是前沿技術突破創造的新材料。前沿技術突破對新材料的直接驅動力是新技術開發帶來具有潛在應用價值的新材料。納米材料、超導材料、高分子復合材料、智能仿生材料等就是近年來前沿技術逐漸實現規模化應用而出現的新材料發展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