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加拿大對華光伏產品發起“雙反”調查事件有了最新進展:當地國際貿易法庭決定立案調查,最快6月就會實施“雙反”制裁。也就是說,繼美國之后...
加拿大對華光伏產品發起“雙反”調查事件有了最新進展:當地國際貿易法庭決定立案調查,最快6月就會實施“雙反”制裁。也就是說,繼美國之后,北美又一大市場決定對華光伏產品設卡。不過,義烏的光伏商表示,相比美國和歐盟的“大棒”,加拿大“雙反”壁壘“威力”相對較小。但大家顧慮,光伏產品出口環境并未明顯好轉,今后應加快新市場的開發速度。加拿大對華光伏“雙反”
美國對華光伏二次“雙反”剛落地,加拿大又對中國的光伏產品發起“雙反”。“瀏覽新聞時看到的,外貿形勢一年不如一年。”昨天下午,已回家過年的光伏商陳方順在閑暇上網時注意到這條信息。身為光伏產品從業者的他感嘆,國外針對中國光伏產業的貿易壁壘有增無減。
去年12月5日,加拿大邊境服務署發布公告,應多家光伏生產商申請,根據相關法律,決定對原產于或出口自中國的晶硅光伏組件和層壓件產品啟動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2月3日,加拿大國際貿易法庭發布公告,對原產于或出口自中國的晶硅光伏組件和層壓件產品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立案調查,以確定涉案產品是否對加拿大國內產業造成了實質性損害或實質性損害威脅。
此前,美國決定對華光伏產品征收“雙反”關稅———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表示,從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進口的晶體硅光伏產品對美國產業造成了實質損害。也就是說,北美市場基本已全面向中國光伏產品“開刀”。
影響不大但形勢未好轉
近幾年來,以美國、歐盟為代表的經濟體,沒少刁難中國光伏產品。這一次,加拿大揮起了“雙反”大棒。
根據加拿大法律,加拿大國際貿易法庭將于2015年3月5日對該案作出初裁,若為肯定性裁決,加拿大邊境服務署(CBSA)將繼續對涉案產品進行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并將于今年6月3日公布“雙反”調查終裁結果。與歐美市場相比,加拿大的“雙反”調查,對光伏產品出口影響大嗎?
“美國、歐盟等都是傳統出口地,政策變化影響難免。相比而言,加拿大市場占比小,對節后外貿出口影響相對有限。”陳方順介紹,加拿大并非金華、義烏一帶光伏企業的出口重鎮。
不過,陳方順同時提到,光伏產品的出口環境仍未有明顯好轉。
1月21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公布第二起對華光伏雙反案終裁結果,認定自中國進口的晶體硅光伏產品對美國產業構成實質損害,美方將據此征收“雙反”關稅。根據美國商務部去年12月終裁確定的幅度,美國將對中國大陸廠商征收26.71%到165.04%的反傾銷稅,和27.64%到49.79%的反補貼稅。
光伏商加快開發新市場
面對各類貿易壁壘,義烏、金華等地的光伏商也在加快開發新市場的步伐。
“非洲和東南亞市場潛力較大,對各類光伏產品需求強勁。”義烏光伏商老陸稱,相比歐美市場的層層設卡,中東等地客戶對中國產光伏產品基本上大門全開。
事實上,出口市場的多樣化,已漸成光伏產業的新常態。而新市場的強勁需求,正是商家開拓的最大動力。
業內人士介紹,對海外新興市場的出口增加是2014年發展的一個趨勢,日本、印度等國家都成為出口的主要對象。根據美國市場研究機構的報告,2014年拉美光伏市場裝機量達625兆瓦,較2013年上漲370%,已成為全球發展最快的地區。對中國光伏企業來說,拉美市場存在巨大機遇。
專家提醒,光伏企業要發展不能單純地依靠出口,還要企業自身的轉型升級。光伏企業應該抓住機遇轉型升級,發展產業鏈上游并且掌握核心技術,以抵抗海外市場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