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日,習近平主席親臨東北調研,指出要振興東北。去年,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增速分別為5.8%、6.5%、5.6%。分別位居全國倒數第三、第二、第五。2015年三地經濟目標分別為6...
近日,習近平主席親臨東北調研,指出要振興東北。去年,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的增速分別為5.8%、6.5%、5.6%。分別位居全國倒數第三、第二、第五。2015年三地經濟目標分別為6%、6%、6.5%,為全國最低的地區,而今年年初,李克強總理也親臨東北視察,可見國家對于東北振興的殷切希望。東北失速,猶如大廈缺其一角。建國初期,東北是中國的工業重地,也是重要的經濟級,甚至一度成為老大哥。至改革初期,遼寧省GDP是廣東的2倍,黑龍江的GDP與東部6省市的平均值相當;但是,現在廣東GDP已是遼寧的兩倍,黑龍江GDP不到東部6省市平均的一半。
是什么原因讓東北發展的步伐緩慢下來?它又該如何走出困境?
習大大和總理為東北開出了幾個藥方,包括啟動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擴大消費,改造棚戶區,發揮骨干企業優勢,裝備制造業實現轉型等,是一個一攬子的社會經濟計劃。如僅從經濟角度而言,東北未來振興需要四個方面的戰略布局,分別是振興民營經濟,調整產業機構,擴大戰略腹地,加快市場化改革。
東北產業重組,首在去“重”。改革開放之后,東北之所以逐步衰落,產業結構的重化是其中非常關鍵的因素。最近幾年,由于新能源革命,過度依賴能源的城市和地區都遭遇重創。東北要實現產業振興,擴大基礎設施投資恐怕并非上策,況且東北對于投資的依賴已經很重。特別不能因為中央領導重視了,就專門盯著各個部委、央企的投資。最近幾年,央地聯姻非?;馃?,很多地方不去發展本土經濟,反而熱衷于大項目、大資金的引入,短期內沖刺,拉動經濟效果明顯,但是長期看來會造成本土經濟的萎縮。
所以東北未來的產業發展不能走濱海和湛江的路子,不能靠大批的央企投資砸錢來搞短期的突擊。東北需要重建大眾產業體系,發展基于大眾消費的制造業;同時改造裝備制造業,形成以大眾制造為主、以裝備制造為輔的實業體系。東北人口過億,面積超過100萬平方公里,而且從地理上非常統一,幾乎是一個很獨立的龐大市場,足以支撐大眾產業。在這個方面,東北需要借鑒佛山模式,逐步培育本土產業。
一個地方經濟是否富有活力,民營經濟是非常重要的晴雨表。東北的民營經濟普遍弱小,民營經濟占GDP的比重低。除遼寧外,黑龍江和吉林的民營經濟占比遠低于全國水平。整個東北的經濟主體主要是國企,造成了經濟活力不足。東北民營經濟再造的一個很大的優勢是承接產業轉移。東北民營經濟的振興亦有賴國企改革的推進。未來,國企在競爭性領域的退出將造就民營企業的成長空間。
東北振興還需擴大戰略腹地,尤其需借重京津冀和圖們江。東北在中國非常特殊,由于東北部出??诒怀r和俄羅斯封鎖,東北市場基本是獨立一體。既沒有沿海城市的開放便利,又沒有內陸地區的國家交通樞紐的地位,其戰略腹地不足。事實上,東北與京津冀一直以來關系密切,在此前的環渤海戰略中也有很大重疊。后來,京津冀成為單獨的戰略區,東北和京津冀的發展,都受到制約。京津冀并非獨立戰略,割裂東北,其戰略腹地減少一半。京津冀未來增長,必須勾連東北,把東北作為重要戰略腹地。未來京津冀的發展,必須要拉動東北的發展。同樣,東北需主動與京津冀連成一體,未來應該會有廣泛的互補。
此外,東北加大開放力度要有賴于出海口。當下的大連等地港口主要在東北地區南部,難以輻射東北廣闊腹地,從朝鮮或者俄羅斯通過租借等合作形式獲取出???,對于中國東北振興,意義重大。東北的衰退,某種意義上,也是因為體制落后導致。東北經濟以國企為主體,計劃經濟意識濃厚,而尊重市場、尊重契約的意識淡薄。東三省的官本位思想相對較重,人情社會氛圍更濃,社會階層固化嚴重。很多年輕人赴其它大城市尋找機會。據統計,東北每年人口外流達200萬左右。
東北改革滯后,可發揮后發優勢。凡是沿海已經試驗過的、被證明是很有用的經驗均可引進。這種制度上的差距,容易產生勢能,釋放巨大的發展空間。在改革加速期,制度落差反倒可創造奇跡。未來的自貿區改革,以及正進行的簡政放權改革,均可借重。東北改革還有成本優勢。在東北引進人才的成本優勢注定了東北改革可加速度進行。
東北的機會還在于改革的發動機制的變化。此前中國的改革是從沿海推進到內地,但現在不一樣,改革已經形成了均勢,現在很多的改革不是在經濟強省、不是在以前的所謂改革重地發生。比如全民社保,改革最深入的不是沿海地區,而是陜西神木,改革的分散化造成的一個必然結果是任何地方都有實現改革突破的可能。未來東北在這個方面應該也有很大的優勢?!∪绻麌椅磥斫o東北增加投入,資源傾斜,那會為東北帶來“加法”。但是,未來東北的崛起,更需要“減法”,減少權力對于市場的干預,并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放開管制,激發活力,才是未來致遠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