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納米金剛石是非常小的晶體物質,僅有幾納米大小;盡管它們擁有和鉆石一樣的晶體結構,但其屬性和普通鉆石、人造金剛石相比有很大不同:和微小的體積相比,納米金剛石表面屬性的影響更大。水溶液...
納米金剛石是非常小的晶體物質,僅有幾納米大小;盡管它們擁有和鉆石一樣的晶體結構,但其屬性和普通鉆石、人造金剛石相比有很大不同:和微小的體積相比,納米金剛石表面屬性的影響更大。水溶液中的懸浮納米金剛石在生物醫學應用中能夠充當活性物質的游離載體,用于分解水的催化劑。近日,來自德國Helmholtz協會研究中心的HZB團隊在Emad F. Aziz博士的領導下研究了沉積在固態襯底上的納米金剛石電子屬性和水溶液中納米金剛石電子屬性的不同。通過應用BESSY II吸收和發射光譜,可以對此進行研究。他們的結果,發表在Nanoscale,主要解釋了納米金剛石在其懸浮液中展現出價帶電子空穴,但是在其薄膜中并未發現此現象。
“在水中,納米金剛石與其鄰近的分子、離子的相互作用非常強”,Petit說。通過添加鹽或改變pH值活性,可以改變吸附在納米金剛石上的活性藥物成分。Petit和他的同事發現在懸浮液中的納米金剛石的表面電子狀態是明顯不同于那些固態基質上的納米金剛石。
研究人員在真空條件下利用x射線光譜測試了液態樣品,并且繪制了詳細的價帶和導帶電子填充和缺失圖片。結果表明,懸浮液中納米金剛石表面會形成價帶電子缺失空穴。這種現象說明納米金剛石表面的電子都貢獻給了周圍的水分子。物理學家同時也開始懷疑,如果改變了納米粒子的電子結構,就有可能影響它們的化學、光學以及催化性能。在未來,他們將進行進一步研究,水環境下納米金剛石的催化效果是否可以提升,從而將水分子分解為氧氣和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