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全球鋼鐵產量“中國第一,河北第二”。鋼鐵無疑是河北省的第一大支柱產業。近年來,河北鋼鐵行業的萎靡,直接導致該省GDP增速下滑至全國倒數。2000年后,全球鋼鐵行業進入穩步增長期,2...
全球鋼鐵產量“中國第一,河北第二”。鋼鐵無疑是河北省的第一大支柱產業。近年來,河北鋼鐵行業的萎靡,直接導致該省GDP增速下滑至全國倒數。2000年后,全球鋼鐵行業進入穩步增長期,2005年,全球的鋼鐵行業發展步入高峰期,2008年金融危機后轉而下行。2014年,河北鋼鐵行業近14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在河北省每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都會對歷年鋼鐵產業進行業績總結,2014年以后,僅有對化解過剩產能和鋼鐵產業結構調整的表述。
卓創資訊鋼鐵分析師田艷在近期調研中發現,河北省武安、邯鄲、石家莊等地,一半以上的鋼廠裁員10%-30%,部分鋼廠裁員1/3以上。該機構另一位分析師李穎走訪鋼鐵重鎮唐山后發現,部分主導鋼廠裁員25%,“四班倒”變成“三班倒”。
鋼廠寄望于通過裁員降低成本。目前粗鋼噸鋼虧損額理論值為400元/噸,根據鋼廠實際操作及財務情況不同,實際虧損額在200元-500元/噸之間不等。
李穎算了一筆賬,鋼坯出廠價格(含稅)若以1570元/噸計算,裁員之前的人工成本為700元-800元/噸,占據成本一半;裁員25%之后,人工成本將會降至500元-600元/噸。
在整個華北地區,裁員潮已經來襲。
河北省冶金行業協會統計顯示,2012年全省鋼鐵產業工業增加值占GDP的13.9%、占財政收入11.6%,近61萬人在其中謀生。
“這是史無前例的裁員潮,今年的形勢比預想要惡劣得多。”田艷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國內鋼廠沒有一家滿負荷生產,真正需要的崗位在減少。
“被放假”、分流和裁員
今年34歲的鋼廠工人候立保已經十幾天沒有上班了,他不知道自己算不算失業。每次有人問起,他都回答說老板讓他在家“休假”,等廠里有活兒時再喊他回去。
侯立保是河北省武安市一家鋼廠的燒結工人。“北有遷安,南有武安”,武安與遷安同為河北省的鋼鐵大縣,武安為邯鄲市下屬縣級市,面積不足北京1/9,在河北乃至中國的鋼鐵行業版圖中占據重要席位,擁有18家鋼鐵企業,也是中國四大富鐵礦基地之一。
一想到有人已經“休假”了三個多月還沒復工,侯立保就更加著急。雖說沒有正式解除勞動關系,但一放假,工資也停發了。侯立保每個月的工資是2700元。
他理解老板的苦衷:鋼廠困難,活計不多,所以工人放假回家。“但他們也不管哪些工人干得好,哪些工人干得差,直接就把我們攆回家了。”皮膚黝黑、身高馬大的侯立保有些憤怒。
不少鋼廠工人決心主動辭職,另謀飯碗。“可能這也正是鋼廠希望看到的,通過這種方式變相裁員。”侯立保說。
11月19日下午,界面新聞記者在位于武安市南環路南側的河北文豐鋼鐵有限公司(下稱文豐鋼鐵)一廠內看到,煙囪還在冒出滾滾濃煙,運送鐵礦粉、煤炭的大貨車亦不時出入廠區。而位于下白石路口的二廠則一片冷清,除了門口的三名保安,廠區內目之所及,空無一人。
成立于2001年的文豐鋼鐵年產生鐵330萬噸、鋼350萬噸,中厚板200萬噸、中寬帶120萬噸。在業內算是中等規模的民企。2014年,文豐鋼鐵與金鼎重工聯合重組,成立冀南鋼鐵集團。
冀南鋼鐵集團營銷部副部長郭東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現有職工5300余人的文豐鋼鐵已裁員10%,日產量縮減了2000噸。
郭東向界面新聞記者證實,文豐鋼鐵二廠區的員工均“放假”回家。當地一名匿名人士透露,二廠區共有兩三千名員工,而一廠球礦生產線也已停工,員工“放假”。不過,郭東對一廠有生產線停工、員工放假予以否認。
10月12日,武安當地一家中小型鋼企鑫匯鋼鐵董事長陳文科發表公開信稱,公司“出現嚴重虧損,是公司自2000年成立以來面臨的最大危機”,宣布裁員15%-20%,減少管理層級,精減富裕人員。鑫匯鋼鐵目前共有職工2000余人。
界面新聞記者從多位業內人士處獲悉,位于石家莊市平山縣的敬業集團將銷售人員從近千人裁至700人,位于河北邯鄲的縱橫鋼鐵計劃裁員947人,該公司官網顯示其總共擁有職工1.3萬人。
不過,這兩家鋼企在接受界面新聞記者采訪時,給出了不同的說法。
敬業集團銷售總公司總經理陳利杰界否認裁員,稱“將員工從煉鋼煉鐵等主業分流到二次創業項目崗位”,二次創業項目崗位包括汽車、熱卷管、法蘭盤制造加工等。“這些分流出去的人依然是在敬業集團旗下的子公司工作,還有一部分人分流到了海外。”陳利杰說。
“我們沒有裁員,只是做了人員轉移,”縱橫鋼鐵營銷部一位工作人員在電話中稱,該公司滄州新區的冷軋、涂鍍等多條生產線近期投產,需要從邯鄲基地轉移部分員工。“員工自愿報名,目前尚未確定人員數量。”該人士稱。
一位不愿具名的業內人士告訴界面新聞記者,縱橫鋼鐵滄州新區的生產線去年就已投產。界面新聞記者獲得縱橫鋼鐵的一份加蓋公司章印、發布于11月25日的裁員通知顯示,該公司2號高爐、3號燒結機已于10月31日正式停產,“公司生產成本持續倒掛,已連續數月大幅虧損。”計劃裁員947人,其中大部分是鋼鐵主業崗位,包括煉鐵廠479人,煉鋼廠155人,軋鋼廠109人。
該通知還顯示,列為裁減計劃內的員工,如符合年齡及其他規定并自愿到滄州新區上班的,縱橫鋼鐵原則上同意全部安排,符合年齡但不愿到滄州新區上班的,將自今年11月26日起可外出另謀工作。至合同到期前,縱橫鋼鐵給予發放員工當月考核工資的50%,勞動合同到期后,不再續簽。
停產和跳樓
鋼廠行業的變化也波及到了這個鋼鐵大省的其他行業。“現在一天有時只能跑幾十塊錢,不及以前的一半。”武安市一位郝姓司機向界面新聞記者吐槽,來武安搭出租車的大多數是做鋼鐵生意的,現在人數驟減。
貨車司機受到的影響更為直接。11月20日早晨,一位從山東日照運鐵礦粉到武安的司機對界面新聞記者說,接到短信通知,每車的運費從83元/噸降到了75元/噸。
“5月以后明顯感覺到跑的貨少了。”從鑫匯鋼鐵運線材到山東德州的貨車許姓司機稱,以前每月能運十幾車鋼材,現在只能運七八車。
而在2008年以前的鼎盛時期,“一輛運送鋼材的貨車從山西開到四川的半途中,一噸鋼材能漲幾十到一百。”卓創資訊鋼鐵分析師田艷說。
鋼廠減停產的規模還在不斷擴大。截至11月19日,蘭格鋼鐵云商平臺調查全國百家中小型鋼鐵企業中,33家企業進行高爐檢修(含停產及燜爐設備,下同),合計有63座高爐進行檢修,比前一周增加了6座,百家中小鋼鐵企業高爐開工率為83.75%,環比下降2.01個百分點。
鋼鐵產能比中國第二大產鋼省江蘇還大的唐山,全面停產的鋼廠已達十數家之多。成聯、粵豐、安泰、興隆、建邦等多家民營鋼企陸續停產。
《期貨日報》報道,11月14日下午,松汀鋼鐵宣布全面停產,員工全部放假。數名松汀鋼鐵員工爬上辦公樓頂,欲以跳樓威脅公司,拿回自己被拖欠數月的工資。
始建于1969年的松汀鋼鐵也位于遷安,是2001年對原國有企業唐山市鋼鐵廠實施整體買斷后組建的民營企業,也是河北地方重點鋼鐵骨干企業,年產鐵500萬噸、鋼500萬噸、材200萬噸。如今6座高爐現已全部燜爐。
持續虧損交不起電費,是松汀鋼鐵停產的直接原因。今年前9個月,松汀鋼鐵虧損4.74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161.37%,嚴重資不抵債。《期貨日報》報道稱,松汀鋼鐵拖欠當地供電局9700萬元電費,因資金緊張無力償還,被當地供電局強行停電,松汀鋼鐵遂宣布停產。
大型國有鋼企同樣在艱難度日。界面新聞記者了解到,天津某大型鋼鐵集團目前的開工率僅有三四成。
中國鋼鐵工業協會(下稱中鋼協)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9月末,鋼鐵企業銀行借貸總額1.35萬億元。

年底還貸壓力加大,很多鋼企已出現負現金流,資金鏈隨時可能斷裂,而短期內鋼鐵需求和鋼價得不到改善,企業經營困境或許進一步惡化,引發更大的停產危機。
興華財富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茂春說,鋼鐵行業面臨“三高三低”,即產量低,需求低,價格低,資產負債率高,融資成本高,環保和安全壓力高,這使得國有鋼廠大規模減產、民營鋼廠大面積停產成為必然趨勢。
產能加減法
盡管“化解產能”在國內鋼鐵行業已是老生常談,但中鋼協常務副會長朱繼民曾表示,中國鋼鐵的“整體產能并沒有減少”。從2010年至今,政府先后出臺了20個淘汰落后產能、引導產能退出的政策措施,淘汰了部分落后產能,但是產能過剩矛盾并未明顯改善。
據蘭格鋼鐵云商平臺市場監測數據顯示,加上松汀鋼鐵退出的500萬噸產能,唐山市還有九家鋼鐵企業加入產能退出,共計1497萬噸。

2015年1-9月河北省鋼鐵企業停產產能

中國鋼廠停產地圖。數據來源:中國聯合鋼鐵網
產能退出的同時,新增產能也在上馬。我的鋼鐵網資訊總監徐向春在《經濟新常態鋼鐵大調整》報告中指出,新增產能超出預期,寶鋼湛江1000萬噸、武鋼防城港920萬噸項目陸續投產,預計未來兩年國內將增加7827萬噸產能。
作為國內鋼鐵產業結構調整的唯一試點省份,山東省推出了醞釀已久的日照鋼鐵精品基地建設。按照規劃,日照鋼鐵精品基地規模為2135萬噸,新建1135萬噸,以生產國內短缺的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產品為主。在建1號高爐容積5100立方米,預計2017年底投產;同規模2號高爐將在明年開工,2018年底投產。
除了減停產,出口被視為是化解產能的重要渠道。今年,中國鋼鐵出口將首次突破1億噸。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今年1-10月,中國累計出口鋼材9213萬噸,同比大幅增長24.7%。
但中國的鋼鐵出口之路已經越來越艱難。中國產品以價格占優,對海外本土產品形成沖擊,美國、歐盟等國以收取高額懲罰性關稅的方式,對中國產品進行“雙反”抵制。
全球經濟放緩,鋼市亦陷入產能過剩,需求短期內難見好轉,唯一途徑便是鋼鐵企業自身去產能。
這對于鋼鐵企業并非易事。“誰都不愿意承認自己是落后產能,更沒有誰會去主動率先減產。”11月27日,天津友發鋼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韓衛東在第十一屆環渤海鋼鐵市場論壇上表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在《財經》年會上稱,“明年需要推進供給側的調整和供給側改革,特別是要推進工業結構的調整。鋼鐵、水泥、煤炭、油氣、有色金屬等上游產業的利潤下降幅度最大,利潤下降也最明顯。要建立有效的過剩產能退出機制。”

中國粗鋼產量及消費量預測
鋼鐵的春天
“寒冬還將至少持續三五年,”蘭格電子商務公司副總經理宋春雷在第十一屆環渤海鋼鐵市場論壇上說,“要做好持久戰的準備。”
降低成本是目前國內鋼企通行的做法。但“降成本只是你虧300元,我虧200元的問題。這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韓衛東說,“等待沒出路,改良來不及,我們必須要脫胎換骨,建立新模式、新秩序。”
鋼鐵電商開始野蠻生長。短短幾年間,鋼鐵電商已有200多家。“今年鋼鐵的表觀消費跌破7億噸,電商交易量將會突破1億噸。”韓衛東稱。
卓創資訊鋼鐵行業分析師岳文靜表示,大宗商品“上網”一方面可縮短產品的流通過程,減少中間過程的倉儲物流費用,另一方面擴大了產品經營范圍,打破傳統貿易“倒手賺差價”的盈利模式。
目前國內主流的鋼鐵電商有中國鋼企網、中國鋼材網、歐浦鋼網、找鋼網、蘭格云商,以及寶鋼旗下的歐冶云商等,主要有撮合、自營和平臺化三種模式。
撮合交易是指電商居中收集上下游的供求信息,再通過數據分析后,以最合理的代價撮合買賣雙方達成交易,以收取手續費的方式盈利。這種方式本質上仍是依靠線下的人力和人脈網絡,科技化和信息化程度較低。
自營模式是為鋼企提供分銷渠道,電商平臺本身不承擔鋼材價格漲跌風險。自營模式需要儲備庫存,在全國各地建立倉儲中心,因此需要雄厚的資金作支撐。
平臺化模式則是依托鋼鐵電商網站,通過創新和便捷的產品服務,聚集大量人氣,形成一個自動自發買賣交易的網上鋼材市場,缺點是前期培育市場困難。
岳文靜認為,目前國內鋼鐵“互聯網+”尚處于摸索階段,鋼鐵線上平臺較多,尚未形成影響力較大的領軍者。營銷模式、產品質量監管及物流系統不完善,雖然占據鋼鐵銷售市場一定份額,但規模仍有待發展,線上買賣雙方信任度有待提高。
“不能為了電商而電商。”宋春雷亦認為,電商的核心訴求是流通鏈的主體能以最低的成本,實現最高的效率和最好的協同,國內的鋼鐵電商平臺還不能很好體現該訴求。
亦有業內人士寄望于鋼鐵行業的并購重組,優化配置市場資源,改變市場秩序。據《期貨日報》報道,最近北京某企業收購德勝鋼鐵已經談攏,對達鋼、川威鋼廠的收購也正在洽談中。后三家鋼廠的產能共1350萬噸。
卓創資訊鋼鐵分析師姜燕稱,目前中國有鋼鐵企業2460家,未來將減少到300家,面臨被并購與重組的企業數量高達80%以上,未來三年內行業勢必出現頻繁的淘汰重組。
不過,亦有分析師認為短期內鋼企大規模并購重組可能性較小。“鋼企普遍現金流吃緊,自顧不暇,哪還有閑錢去收購?行業回暖遙遙無期,自己的產能還在忙著出清,沒有理由再去招攬更多的包袱。”中國聯合鋼鐵網總編胡艷平對界面新聞記者說。
如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離開鋼鐵行業。“很多人都不愿意再呆在武安了,改行跑去外地打工了,也鋼鐵這碗飯吃不下去了。”郝師傅說,鋼鐵曾是武安的“金山銀山”,“為了金山銀山,我們丟了綠水青山,現在綠水青山沒了,金山銀山也沒了。”郝師傅在能見度不足五十米的大馬路開著車。窗外是白茫茫的一片霧霾,郝師傅說已經連續十幾天沒有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