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昨日央行在公開市場開展5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2.4%。這是時隔逾半年央行重啟14天逆回購,央行這一動作釋放的信號引起市場廣泛關注。分析人士認為,本次14天逆回購操...
昨日央行在公開市場開展5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為2.4%。這是時隔逾半年央行重啟14天逆回購,央行這一動作釋放的信號引起市場廣泛關注。分析人士認為,本次14天逆回購操作是對市場資金面緊張的反應,降準等寬松貨幣政策預期降溫。應對市場資金面緊張
數據顯示,近期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連續走高。隔夜Shibor從8月19日的2.0230%升至8月24日的2.0430%,漲幅為2BP;7天期Shibor從8月20日的2.3467%升至8月24日的2.3620%,幅度為1.53BP,顯示短期資金流動性面臨壓力。
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接受中國網財經采訪時表示,與7天逆回購主要滿足每周流動性的需求相比,14天逆回購可以使得貨幣投放更加長期化,有助于熨平資金的短期波動。另外,豐富公開市場操作手段,提高對利率的調控能力,使貨幣市場利率更加平坦化。
中信證券固定收益主管明明分析,中國央行開展14天期逆回購操作,可減少公開市場滾動操作壓力,同時體現了央行對債市高杠桿的擔憂和維穩流動性的意愿。14天逆回購的利率與上次持平,相對于市場水平來說并不高,顯示了央行對短期利率的呵護。
是否降低降準預期?
對于14天期逆回購的重啟,市場還有進一步的解讀,國泰君安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徐寒飛認為,央行增加14天期逆回購操作是為了更好的平穩機構流動性預期以及增加央行公開市場操作的靈活性,避免在流動性緊張的時候被動下調法定準備金率從而釋放政策寬松的信號。
招商證券分析師孫彬彬發表研究報告稱,央行重啟14天逆回購詢量,從穩增長的角度,或意在增加基礎貨幣的平均期限,提高基礎貨幣投放的穩定性,最終目的在于引導資金‘“脫虛向實”,同時也進一步降低了未來降準降息的可能性。
不過李慧勇對此有不同看法。他表示,根據歷史數據統計,重啟14天回購和降準“并行不悖”,沒有必然關系。
“盡管14天逆回購重啟或在一定程度上抬高公開市場操作的利率,但不改利率下行的趨勢。即使短期來看,貨幣政策仍有寬松空間,年底市場利率也仍有進一步下行的空間。” 李慧勇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