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國汽車市場到底有多大的發展空間和應該有多快的發展速度?我認為中國汽車產業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還可以增加近一倍,就是說我認為中國汽車產量很可能達到每年5000萬輛,在...
“中國汽車市場到底有多大的發展空間和應該有多快的發展速度?我認為中國汽車產業還有巨大的發展空間,還可以增加近一倍,就是說我認為中國汽車產量很可能達到每年5000萬輛,在國內銷售4000萬輛,在海外銷售1000萬輛,比現在增加2000多萬輛。”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在2017中國汽車論壇上的一席話再度引發了業界對于汽車產業未來容量的討論。究竟5000萬輛是否是汽車產業的“天花板”?
2016年我國汽車產銷突破2800萬輛,連續八年位居世界第一。2016年中國汽車產銷分別為2811.9萬輛和2802.8萬輛。去年汽車產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80185.8億元,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汽車產業經濟規模占據中國經濟總量的2%左右。
汽車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地位日益凸顯。而在最近出爐的《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之中,提及的是2025年中國汽車產量將達到3500萬輛左右這一預期,這意味著董揚認為,中國汽車產業的容量將達到2025年的總量的1.5倍左右。
在海外銷售1000萬輛這一預期同樣是非常“樂觀”,根據統計,去年我國汽車整車出口81.0萬輛,同比增長7.2%。而1000萬輛意味著要增長近12倍。
根據汽車頭條APP記者查閱相關報道,去年年底,國家信息中心汽車產業處處長劉明在接受國內媒體采訪時,也提及了相應的判斷。
他指出,從總量來看,中國現在整體的汽車的消費量大約相當于全球的28%。近十年多來,全世界汽車的銷量增量70%都在中國。同時,中國汽車的保有量也僅次于美國,是全球第二。
他強調,未來中國的千人汽車保有量達到400輛左右就是一個可以預見的結果。從成熟國家的車輛飽和程度經驗來看,中國到2025年左右,汽車年銷量有望達到4000萬輛。
在去年9月份的中國汽車品牌發展論壇上,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趙福全則給出了一個更為樂觀的預測。
他預測,“中國汽車市場大有可期,今年2600萬輛的銷量不成問題,2030年的總需求將達6500萬輛,其中4000萬輛為私人購買,2500萬輛靠汽車共享。”
但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一位諾貝爾獎的獲得主,在2010年的成都全球汽車論壇上,2004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凱瑞商經濟學教授Edward Prescott放了一個巨大的“衛星”,“2030年中國汽車產量達到7500萬輛。”
在汽車圈,一直對于汽車工業增長的極限眾所紛紜。對于汽車保有量的預測更是同千人保有量息息相關。
目前,對我國汽車保有量的極限值有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我國人均汽車保有量僅能稍高于世界平均汽車保有量,即千人保有量為200輛;第二種觀點認為,我國千人汽車保有量會達到歐洲、日本的水平,即千人保有量為500輛左右;第三種觀點認為,是對上述兩種觀點的折中,認為我國千人汽車保有量為300輛。
顯然,雖然5000萬輛看似驚人,但7500萬輛才是目前關于中國汽車極限值最大的“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