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進入7月,各地對于下一階段加快投資、促進經濟平穩增長的力度,仍不敢有絲毫放松。7月17日河南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認為目前全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同一日,甘肅省政府召開會議,...
進入7月,各地對于下一階段加快投資、促進經濟平穩增長的力度,仍不敢有絲毫放松。7月17日河南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認為目前全省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同一日,甘肅省政府召開會議,認為上半年經濟是運行總體平穩。此前7月13、14日,陜西、山東省分析上半年經濟,也認為經濟利好因素正在疊加,呈現出總體企穩的趨勢。
不過,不少省份也表示為了保持總體平穩的趨勢,未來還要在加大投資、促進招商等方面下大力氣,尤其很多省份都提到了通過PPP(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方式鼓勵民間資本投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目前各地投資的情況不一樣,以財政部公布的PPP項目來看,山東城市綜合開發項目,交通運輸、生態環境多,陜西是市政工程、交通、生態項目多,甘肅是旅游、交通項目多,河南的水利、保障房、交通項目多。
各地判斷經濟總體平穩
目前各地判斷上半年經濟,給出了出穩中向好的判斷。
7月17日,河南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判斷,河南經濟“穩”的格局不斷鞏固,“進”的態勢更加明顯,“好”的基礎逐步夯實,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同一天,甘肅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分析全省上半年經濟時指出,上半年甘肅省經濟形勢運行總體平穩,呈現出同比形勢依然嚴峻、環比止滑勢頭明顯的特點。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徐洪才判斷,原先預計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速是6.8%,實際是6.9%,所以經濟超過了預期。目前對經濟總體判斷,就是延續了穩中求進、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態勢。
“原先我們擔心(經濟增速)跌到6.5%以下,現在看來我們有充分的信心。”他給出分析。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到,陜西和山東也給出了總體企穩的判斷。
7月13日,陜西省政府召開常務會議,認為二季度以來,全省經濟總體延續了一季度良好態勢,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動力增強、持續向好。省經濟運行的利好因素正在疊加,經濟發展的協調性、穩定性進一步增強。
7月14日,山東省的分析認為,上半年全省經濟運行繼續保持在合理區間, 呈現出總體企穩、穩中有進、進中向好的特點。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秘書長陳耀認為,各地判斷經濟趨穩,但是仍感到經濟下行壓力大,是因為目前投資資金不足。日前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對于投資控風險提出嚴格要求,各地不能隨意舉債,預計地方政府一些舉債行為可能還會被加強管控。
鼓勵社會資本投資
不過,各地部署下半年經濟工作時,仍強調防范經濟下行,需要做好投資工作。
對此天津財經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焦建國認為,各地促進投資增長有一個問題需要解決,即投資資金是主要靠政府投資舉債,還是靠民間投資放開市場進入。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PPP有大量的項目待投資,“只要給一定的回報率,市場就很容易投了。”
山東省提出要聚焦聚力推進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等,要聚焦聚力防控金融風險,政、監、金、企協調聯動,打好組合拳,推動金融改革發展穩定互促共進。
河南提出要著力擴大投資,集中實施一批重點項目;強化招商引資,優化投資環境,再引進一批重大項目,促使簽約的項目盡快落地。要強化資金保障,堅持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加大對重大發展戰略、重大改革舉措、重大工程建設的支持力度。
陜西提出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要狠抓工業促投資穩增長,統籌推進能源工業穩定增長與非能源工業加快發展。要狠抓項目建設特別是重大項目建設,強化要素保障和協調推進機制,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不斷擴大有效投資。
甘肅提出,要把“重大產業培育、重點項目落地、重要政策落實”和“一業一策、一企一策、一事一議”作為政府系統抓好工作落實的總抓手。
徐洪才判斷,今年上半年區域投資的結構有所優化。但是中央項目的投資下滑的比較明顯,需要引起注意。
從財政部公布的各地PPP項目看,各省市區存在不同需求。比如東北主要是加強交通和基礎設施、市政工程建設投資,西北地區是需要加強教育、旅游、保障房、生態等投資。沿海地區則要強化市政工程和交通基礎設施投資等。
從國家發改委PPP項目庫看,各地投資需求也有很大的差距,比如西北一些地區水利項目多,沿海地區交通和市政建設需求大。
上半年東部地區投資同比增長9.1%,中部地區增長10.1%,西部地區投資增長10.7%,東北地區投資11034億元,同比下降9.5%。具體到各個行業,各地的房地產投資增速放慢明顯。其中除了中部外,今年上半年東部和西部房地產投資增速分別為8.4%、6.8%,東北位-14%。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研究員夏丹認為,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召開,雖未言及地產,但是強調金融去杠桿意味著房地產投資將面臨融資壓力。房地產開發企業主要融資渠道將繼續呈現不同程度的限制和收緊,下半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下行趨勢確立。
中國區域經濟學會秘書長陳耀認為,鑒于國家強化了對于地方隨意舉債的管理,這個時候,地方可以創造好的環境,鼓勵社會資本投資,確保經濟平穩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