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座談會,研究進一步深化營改增試點、完善相關財稅政策等工作。
李克強說,營改增推進五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各地區各相關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做了大量艱苦細致“啃硬骨頭”的工作,通過試點先行,根據改革實踐不斷完善政策、穩步擴大范圍,取得了來之不易的很好成效,為經濟穩中向好提供了有力支撐,同時也積累了不少經驗。當前國際競爭日趨激烈,很多國家都在通過減稅等措施改善投資環境。我們要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通過簡政減稅降費,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形成鼓勵創業創新、推動產業升級、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的營商環境綜合優勢,更大程度激發市場活力。
李克強指出,鞏固和擴大營改增成果,要堅持問題導向,繼續完善政策。一是確保稅負全面減輕,適當整合試點期間臨時出臺的過渡性優惠政策,進一步健全增值稅抵扣鏈條,完善小規模納稅人和簡易計稅等政策,逐步擴大一般計稅方法適用范圍,更好解決金融、建筑等行業和小微企業稅收抵扣不足的問題。二是提高征管服務水平。幫助納稅人用好政策,實現進項稅應取盡取、應抵盡抵,更充分享受減稅紅利。整合好國地稅力量,簡化辦稅流程,提高信息管稅水平,打通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嚴厲打擊虛開增值稅發票等偷騙稅行為。三是全面實施營改增試點實質上已取消了營業稅,要盡快啟動有關法規改廢工作,以鞏固營改增試點成果。四是抓緊推進增值稅制度后續改革。研究完善增值稅標準稅率,優化稅率結構,適時將目前的稅率進一步簡并,抓緊研究制定進一步降低制造業增值稅稅負的辦法,更好發揮稅收促發展、調結構作用。
李克強強調,在全面實施營改增改革基礎上,要加快推進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更好調動中央地方兩個積極性。積極穩妥推進地方稅體系建設,加快培育地方主體稅種,更好促進東中西部均衡發展。各地要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增值稅改革為契機,把賬算在大處,把力使在長遠,把增加的收入用在增強發展后勁和改善民生上,推動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
自2016年5月1日以來,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已一年有余。《經濟參考報》記者從國家稅務總局獲悉,通過周密設計和積極穩妥推進,營改增減稅紅利深度釋放,促進創業創新、拉長產業鏈、催生新業態等多重積極效應疊加,對稅基的夯實擴大作用也日益凸顯。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許正中指出,營改增通過將國民經濟各行業都納入環環征收、道道抵扣的鏈條機制,解決了制造企業外購服務不能抵扣、服務企業外購貨物和勞務不能抵扣的問題,為傳統產業鏈的延長拉伸提供了廣闊空間,也為新業態的產業分工細化創造了有利條件。
“隨著營改增的全面推開、縱深推進,越來越多納稅人通過主輔分離、服務外包、專業化協作的方式,把研發、設計、營銷、物流等內部服務環節從主業中剝離出來,成為獨立的創新個體,形成專業服務的發展態勢。”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所長李萬甫表示。
上海財經大學胡怡建教授指出:“營改增促進了新興業態發展。在服務業營改增試點中,利用信息技術和網絡平臺先進技術的服務業從此次稅改中獲益較大。營改增降低了科技研發、科技服務企業稅負,有利于增加投入、提高效益,增強科技研發和服務企業發展動力,形成對創新供給的激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