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RC中國經濟觀察”第53次季度報告會于2018年4月29日下午在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萬眾樓二樓舉行。報告會上,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祝寶良就中國當前的經濟形勢做了分析。他認為,2018年中國經濟保持6.5%左右的增長不會遇到太大困難,經濟工作的重心仍應放在結構性改革上。
針對當前的經濟形勢,祝寶良的基本判斷是中國經濟增速現在已經基本穩住,并且穩中向好。根據他的分析,中國經濟增速趨勢性下降主要是中國經濟中存在的結構性問題,而目前的企穩則有周期性原因。
對于“周期性原因”,祝寶良提出觀察國內經濟周期所處的位置有以下三個角度:第一是固定資產投資。當前制造業投資累計增速已經降到了4%左右,而產能利用率已經達到78%,所以從制造業投資的角度,經濟已經接近底部。另外兩種投資——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和房地產投資——受政府調控政策的影響非常大。從去年開始,基礎設施投資增速在下降,而房地產方面當下也不可能過多地刺激。第二是判斷中美貿易摩擦對中國經濟的沖擊程度。世界經濟從2016年開始回升,即使考慮到當前美國存在的資產泡沫問題,中美可能出現的貿易摩擦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大致在0.4個百分點左右。第三是國內消費。目前國內消費基本穩定,今年的消費增長比2017年更好一些。
基于這些判斷,祝寶良認為中國經濟今年保持6.5%左右的增速沒有問題。2018年一季度的統計數據基本印證了以上判斷。因此,經濟二季度增速也不會遇到太大困難,對貿易摩擦的預期甚至會加快中國對美出口,促進中國出口企業加快生產。周期的基本態勢得到不斷確認后,應該將更多的精力用于解決結構性問題。
祝寶良認為,中國經濟當前面臨的主要結構性的問題有五個。第一是金融風險,第二是房地產問題。第三是地方政府債務問題。第四是民營企業經營困難。第五是中美貿易摩擦。
對于宏觀經濟政策的判斷,祝寶良認為有四點。第一,上半年政策會針對宏觀形勢做一些微調。第二,中美貿易問題要通過談判解決,盡量把影響縮小。第三,貨幣政策有關房地產的政策不能松動。如果貨幣政策需要稍微松動,那么一個方向是擴大消費,另一個方向是基礎設施投資,需要避免的是過大力度放松貨幣政策。第四,要注意預期引導的問題,需要在短期提供好流動性支持,穩定市場預期,包括對貿易談判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