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31日,國家發改委文件稱2018年分布式項目10GW、暫緩地面光伏指標下發;年內啟動十三五第二批光伏扶貧項目和適時開展第四批領跑者項目;積極鼓勵不需國補貼項目:在通過各種措施推動光伏發電自身建設成本下降的同時,鼓勵各地出臺政策支持光伏產業發展,減少非技術成本,降低補貼強度。對于不需要中央財政補貼的光伏發電項目,地方可根據接網消納條件和相關要求自行安排建設。
(來源:微信公眾號“新能源投融資圈”ID:gh_5449debcd392 作者:投融君)
國家能源局近期連續召集光伏行業協會、企業和專家座談,首批無補貼光伏示范項目申報有望啟動。初步設想首批申報預計在2018年10月份前后,2019年3月前后開工,9月30日或12月30日前并網發電。期間地方發改委將協調降低非技術成本,并承諾保障消納,各省申報規模約300-500MW。若按照上述進程,示范項目得以在年內落地實施,則光伏平價入網在實際項目應用與產業鏈全環節降本增效兩方面的進展可以互相促進,形成良性的作用循環,預計未來隨著試點的落地和展開,光伏平價上網進程將進一步提速。
9月13日,國家能源局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有關工作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指出在符合本省(區、市)可再生能源建設規劃、落實接網消納條件、符合有關監測預警管理要求的前提下,由省級能源主管部門自行組織實施,國家能源局不再對此類項目實施年度建設規模管理。
一系列的動作預示著無補貼光伏示范項目馬上將會啟動,一個光伏電站項目的成本并不只有組件制造和補貼,還包括各種手續、土地租金、稅費、并網費用等。目前,上述限制最少的是列入領跑者計劃的項目,但其他項目就算不需要補貼,也仍面臨各種限制和高昂的非技術成本。這也是此次能源局要啟動無補貼光伏項目的主要背景。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秘書長王勃華此前也在公開場合表示:“光伏行業的非技術成本已占到總投資成本的20%以上,算到電價至少每度電1角錢,其中包括了土地成本、財務成本、并網成本等。”根據五家投資公司測算表格計算,成本控制在3.5元/W-4元/W以內,部分光照資源好的區域已滿足平價上網條件,投融君認為能否實現預期目標還要看各地具體方案能將非技術成本降低多少以及明年光伏成本的下降空間。
相關鏈接:國家統計局:8月太陽能發電增長12.2%
8月14日,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原煤生產增速回升,煤炭進口保持較高水平;原油生產增速由負轉正,進口繼續增加;天然氣生產保持較快增長,進口持續高速增長;電力生產加快。
其中,8月份發電量6404.9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3%,增速比上月加快1.6個百分點;日均發電206.6億千瓦時,再創新高。1-8月份,發電量同比增長7.7%,比去年同期加快1.2個百分點。
8月份,除風電外,其他品種電力生產同比增速較7月份均有所加快。其中火電同比增長6.0%,比上月加快1.7個百分點;水電增長11.5%,加快5.5個百分點;核電增長16.9%,加快2.7個百分點;太陽能發電增長12.2%,加快1.3個百分點。
因臺風、降雨等氣候因素影響,8月份風電大幅減少,增速比上月回落24.1個百分點,同比增長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