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韓國政府6月19日發布“制造業復興藍圖”稱,將在2030年把現在排名世界第六的出口規模提高到世界第四,把世界一流商品制造企業數量提升到現在的兩倍。
19日,韓國總統文在寅出席在京畿安山智能制造創新中心舉行的藍圖發布儀式,表示“政府的目標是在2030年躋身世界制造業四強,強力推動制造業復興”。
文在寅說,“韓國在存儲芯片之后一直未能形成新的主力產業,過去10年的十大主力產業一直沒有變化”,他說,“我們亟需通過創新引領產業結構的改變。 ”
文在寅表示,到2030年,將把韓國制造業的附加價值率提升到30%,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將新產業和新產品的比例從16%提高到30%;新成立由總統主導的“民官聯合制造業復興戰略會議”機制。
文在寅還表示,“將開發出適合特定行業的最優化智能工廠,進行集中推廣”。
他提出,推動制造業復興的四大戰略分別是加速智能化、環保化、融合復合制造業創新,培育未來新產業并增加傳統主力產業的附加價值,對整個產業生態環境進行改革,大幅強化對國內投資的支持等。
不過,要走的路還有很長。產業研究院表示,韓國制造業的附加價值率為25.5%,遠達不到經合組織(OECD)30%的平均水平(2014年為準)。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韓國零部件、材料和設備的對外依存度高和技術競爭力惡化等。
商界擔心,韓國與新興國家的競爭力差距不斷縮小、新技術難以投入使用、難以挖掘到未來增長來源,為此憂心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