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下午,商務部召開例行新聞發布會,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就不可靠實體清單發布情況、美對華加征關稅等問題回答記者提問。
不可靠實體清單將于近期發布
針對有記者提問,美國聯邦快遞承運的一個由美國客戶發給福建的包裹里面發現槍支,會不會增加美國聯邦快遞被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的可能性?高峰給出回應: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 高峰
中方有關部門正在就這個問題進行調查,目前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正在履行內部程序,將于近期發布。我們說過,在決定是否將某個實體列入不可靠清單時,中方將依法、依規開展工作。
此前,商務部有關負責人接受采訪時明確,四類行為將被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
一是該實體是否存在針對中國實體實施封鎖、斷供或其他歧視性措施的行為;
二是該實體行為是否基于非商業目的,違背市場規則和契約精神;
三是該實體行為是否對中國企業或相關產業造成實質損害;
四是該實體行為是否對中國國家安全構成威脅或潛在威脅。
一旦被列入清單將會產生哪些影響?
有專家認為,一旦被列入清單,外國實體不管是向中國市場銷售還是在中國市場投資,還是從中國取得緊俏的物質供應都將受到影響。
目前,“被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的企業、組織和個人,中國政府將采取哪些措施?”這一問題,備受外界關注,商務部產業安全與進出口管制局局長支陸遜支陸遜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中方將依據《對外貿易法》《反壟斷法》《國家安全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和行政規章,對列入清單的實體采取任何必要的法律和行政措施。
“不可靠實體清單”一定意義上也是一套“征信系統”。支陸遜指出,社會各方也會從中得到警示,在與列入清單的外國實體進行交易和交往時,要提高警惕,防范不可靠風險。
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稱,如果某個企業、組織或個人被列入了“不可靠實體清單”,對于這些企業來說,以后不管是向中國市場銷售還是在中國市場投資,還是從中國取得緊俏的物質供應,以及從中國取得融資——而且這種融資有時候可能是“救命”的,“起碼在同等條件下,這些企業都得往后排了,很多情況下,恐怕會被徹底摒棄在外。”
“從個人來說,你損害了中國利益,還讓你來中國掙錢,肯定是不行的。以后這類人來中國演講、謀職等都會受影響。如果說哪些企業、單位,要任用這樣的人來當企業高管,就需要考慮一下,中國的市場到底還要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