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萬海航運實現凈利潤約1.2億美元,長榮海運實現凈利潤約370萬美元,陽明海運則虧損約1.4億美元。
萬海航運盈利大幅增長
2019年,萬海航運實現營收約730億元新臺幣(約合24億美元),上年約為668億元新臺幣(約合22億美元),與上年基本持平。
實現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約為35.7億元新臺幣(約合1.2億美元),上年約為11.2億元新臺幣(約合3700萬美元),實現大幅增長。
長榮海運凈利潤下滑
2019年,長榮海運實現營收約1906億元新臺幣(約合63億美元),上年約為1692億元新臺幣(約合56億美元),好于上年。
實現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約1.12億元新臺幣(約合370萬美元),上年為2.93億元新臺幣(約合968萬美元),有所下滑。
陽明海運大幅減虧
2019年,陽明海運營收約為1492億元新臺幣(約合49.3億美元),同比增長5.18%。凈虧損43.1億元新臺幣(約合1.4億美元),上年同期虧損約66億元新臺幣(約合2.2億美元),有較大幅度減虧。
在集裝箱運輸方面,2019年全年營運量為543萬TEU,較2018年的523萬TEU,增長3.88%。
陽明海運表示,在2019年艙位數未增加的情況下,營運量與營業收入均有所增長,每單位營業成本較2018年有所改善。
稅后仍出現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受限于整體成本結構中,營運船舶與集裝箱租賃比例較高,所以在2019年適用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 16)規定影響,報告期內損益約9億元新臺幣。此外,2019年第三季度選擇不回購舊有售后租回船舶,影響全年損益達13.88億元新臺幣。
如排除上述影響損益因素,則較2018年減虧69.64%。
展望2020年,陽明海運表示,在營業策略上,除了與THE聯盟延長合作年限至2030年,及有聯盟新成員加入便于優化服務網絡外,仍將持續執行各項營運改善政策,包括積極調整攬貨策略、推動航線多段利用政策,有效提高艙位利用率,增加營收。
在整體成本結構上,2020年仍有既存高價長租船將陸續解租,且有數艘老舊船舶將逐步淘汰。此外,新造的近洋主力船型可進一步降低營運成本。同時,積極通過提升集裝箱自有比例、購置海外自用辦公室等措施,緩和租賃比例偏高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