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年度中國機床市場的相關數據可知,2019年整年全國金屬切削機床達到了41.6萬臺的產量,相比2018年產量降低了18.8%,而在2012年中國金屬切削機床的產量卻高達88.23萬臺。在2020年開年疫情耽擱的情況下,無疑給機床業雪上加霜,在前兩個月份切削機床的產量更是下降44.6%,而全種類機床的出口量也降低了27.1%。在全球各個機床公司的產值排名中,十多年前占據前十名兩個席位的中國機床業,如今卻全部被德美日攬入懷中,中國機床業到底怎么了?
有人主要關心的問題是,我們現在到底能不能生產出高精度的機床?
答案是,能,肯定能!但這是在不太計較成本的前提下。
而對于行業的發展、與國外的差距、行業存在的問題,則不去重視。而恰恰又是這些問題,正在影響著這個行業的發展方向。
不客氣地說,目前我們的機床水平整體比國外差得相當遠,我們普遍的看法是差德國五十年左右。
其中,差距較大的且目前看來短時間無法解決的東西,主要有密封件、軸承、材料、伺服電機、控制器、系統等。
機床行業是個大周期產品,一臺機床產品從設計、生產、安裝調試、驗收直到正常使用,沒有個三年下不來(這是說的非標產品)。
而高精度的機床更是如此,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為目的的現代市場下,想做好做精很難,主要是企業耗不起。
也就是說,即使企業能做好做精的能力,也不去把做好做精當作組織生產的最高目標,而是以利潤最大化為最高目標。
而且,破產的多是一些老國企,原因比較復雜。有些優秀的民營企業還是在不斷發展壯大,例如:北京精雕、海天精工等。
機床行業還是受制造業大環境影響,近兩年3C行業和汽車行業不景氣,對加工設備的采購量在降低;航空/航天行業對機床的需求在增長。
國內需要優秀的機床設備,設備廠家需要優秀的人才,考慮到中國這么大市場,國內的發展空間還是很大的,但對待遇不要期望太高~,否則會被潑了一身涼水。